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02|回复: 0

你看的新冠论文可能大多是错的,但这并不坏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9 12: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看的新冠论文可能大多是错的,但这并不坏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0年04月10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你看的新冠论文可能大多是错的,但这并不坏
                               
                                有学者认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不仅在短期内改变了包括信息传播在内的社会活动,还会对未来产生更长远的影响。人们对科学传播方式和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你看的新冠论文可能大多是错的,但这并不坏73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286
图片来源:DAVIDE BONAZZI | SCIENCE

撰文  魏潇

距离世卫组织宣布 COVID-19 全球大流行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这期间美国本土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目前已有超过 43 万人确诊,将近 1.5 万人死亡,美国成为了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很多主流舆论指出,美国未能控制疫情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能在病毒传播早期提供足够的检测试剂盒,进行有效的感染排查——在本国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官员们却拒绝接受来自国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试剂盒。

负责协调政府科学应对疫情的医学专家 Deborah Birx 上个月曾向公众解释,来自国外的试剂盒检测准确率非常低,假阳性率可达到将近 50%。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 Stephen Hahn 则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采访时表示,“根据一篇最新发表的论文,其他国家试剂盒的检测错误率为 47%,这样的检测结果和抛硬币也没什么两样。”然而根据 NPR 的调查,指导这两位政府专家做出这一决策的,是一篇已被撤稿的论文。

据悉,这篇论文 3 月 5 日发表,数日后就被作者撤回。然而,作为知名艾滋病专家、资深传染病学者的 Deborah Birx,以及美国最重要的卫生健康机构领导者 Stephen Hahn 却依然将这篇论文纳入了决策参考。这其中或许存在一些科学以外的因素,但是抛去这些不谈,在面对这种大部分仍隐藏在未知中的新型威胁时,将自己的信任托付给某一篇特定的论文和它的结论,这件事本身就已经将我们置于危险之中。

超负荷运转

现代科学被认为是对抗未知的有效手段,在席卷全球的这场疫情中,它则是我们用来战胜病毒的武器。根据《经济学人》的统计,2020 年头 80 天里 PubMed 中与冠状病毒有关的学术论文数量达到了 1245 篇,而 2019 年结束时这个数字只有 755 篇——这意味着,自 2020 年 1 月 1 日以来,学术界已经通过学术期刊或出版平台发表了至少 500 篇和冠状病毒有关的研究,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同行评议的正式出版物。

你看的新冠论文可能大多是错的,但这并不坏535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286
1960 年以来 Pubmed 收录的关于冠状病毒的论文数量变化。图片来源:《经济学人》

相关论文发表数量疯狂增长的背后,是一个马力全开、甚至超负荷运转的学术评价和出版体系。作为医学界最有名、也最具权威性的两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和《柳叶刀》(The Lancet)成为了学术出版界对此次疫情响应速度最快的前沿阵地,在 1 月 24 日疫情爆发早期,这两本期刊就分别发表了两篇来自武汉一线的临床病例报告。随着疫情逐渐扩散到全球,全世界的传染病学者和医生都开始了相关研究论文的投稿活动,NEJM 执行编辑 Edward Campion 在接受 The Scientist 的采访时表示,NEJM 疫情爆发后关于冠状病毒的投稿量暴增,最多的时候每天高达 40 篇。

为了应对爆发性增长的论文投稿,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需要加班加点的不止是期刊编辑,为这些论文做同行评议的审稿专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冠状病毒的计算生物学家 Andrew Ward 对 The Scientist 的记者表示,“以前我一年也就收到一两篇冠状病毒论文的审稿请求,现在每周都有三四篇论文找我审稿,我现在每星期审一篇论文,坚持这个速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来自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专门研究冠状病毒的微生物学家 Stanley Perlman 面临的挑战则更加艰巨:他每个星期能收到将近 20 个审稿邀请,一周实际要审 5-6 篇论文,是他此前审稿工作量的至少 4 倍。

让更多人尽快获得关于疫情的最新知识,从而寻找合理的对策,是很多掌握了一线情况的医生和学者投稿的初衷,也是期刊加快论文出版速度的目的。然而,论文数量在短时间内的爆发并不会催生出一个更准确的科学结论。撤稿观察(Retractionwatch.com)网站的创始人Adam Marcus 和Ivan Oransky 认为,急迫是科学严谨性的大敌。当下疫情的特殊环境极大地压缩了相关研究的周期:通常情况下,一篇论文完成后要经过几个月的评审和编辑才会发表,更不要提这之前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去做研究。而现在,一篇和疫情有关的论文可能只需要 24 小时就能登上知名期刊的版面。

尽管出版方一直向读者强调在这种非常规态势下期刊不会降低所发表论文的质量——NEJM 执行编辑 Edward Campion 曾估计过最终被接收的论文应该不到投稿量的 2%——但是论文缺乏足够评审的风险一直没有消失:《病毒学》(Journal of Virology)的主编 Rozanne  Sandri – Goldin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事冠状病毒研究的资深科学家人数有限,不能够满足期刊短时间内大量的审稿要求,编辑就不得不去选择那些经验没那么丰富的、甚至没有相关研究经验的审稿人。这增加了论文中研究设计或者分析错误被遗漏的风险,可能导致期刊将不准确的信息公表于众。

退一步考虑,就算期刊能够保证找到足够多且经验足够丰富的评审专家,完全信任某一篇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就对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美国部分专家因为一篇论文而拒绝引入外部检测试剂盒的决策,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时机,这让很多人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预印本论文的“原罪”


如果说期刊论文的快速发表是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手段,那么出现在 bioRxiv,medRxiv 等预印本平台上的论文手稿,可能会给公众带来更加难以辨别的信息陷阱。

由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运营的 bioRxiv 和 medRxiv 是发布生物医学类论文手稿的预印本平台,旨在加强学术信息的开源和透明。由于这类平台允许用户在没有同行评议的情况下上传文章,因此早在 1 月 19 日 bioRxiv 就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的第一篇预印本论文。目前 medRxiv 上发布的疫情相关论文手稿已经超过 1000 篇,平均每天会收到 25-20 篇相关主题的文章。

根据该平台联合创始人 Richard Sever 的说法,疫情早期,来自中国的 COVID-19 论文占了大约 40%,但是随着疫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这一比例正在改变。由于公众对于疫情的高度关注和对相关信息的渴望,没有付费壁垒阻隔、信息流动快的预印本论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被大量转发,还有不少媒体将预印本平台作为了他们的报道选题库。但是缺乏同行评议环节的论文手稿所呈现的信息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些本应在学界内部讨论的数据和结论有些时候不能被公众正确解读,大范围传播后造成的信息误导成了预印本论文的“原罪”。比如今年早些时候一篇来自印度学者的手稿对新冠病毒序列做了分析,并认为它可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这个可怕的结论被广泛传播和报道,激起了人们的恐慌情绪,直到业内学者出面认定它的结论存在缺陷、作者撤回论文,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bioRxiv 和 medRxiv 为此采取了行动:所有和冠状病毒或  COVID-19 相关的论文手稿在发布前都要经过一组专家的审查——专家不发表评论意见,而是审核该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否被认真完成;对于那些少数可能会引发问题、或者有明显错误的论文,平台将拒绝接受。与此同时,medRxiv 还将“预印本论文未经同行评议,不能作为临床实践或健康决策的指导,也不能在新闻中作为已确定的结论进行报道”的提示用更明显的形式贴在了网站首页上。

你看的新冠论文可能大多是错的,但这并不坏310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1286
medRxiv首页有一串醒目的提醒。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 Jeffrey S.Flier 认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不仅在短期内改变了包括信息传播在内的社会活动,还会对未来产生更长远的影响。人们对相关信息的渴求会变得越来越急切,对科学传播方式和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做法可被称为完美。

应该相信谁?

既然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和预印本论文都存在问题,那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

这可能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在 Adam Marcus 和Ivan Oransky 看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关于疫情和新冠病毒的论文被证明是错的,但这并不是坏事。科学问题本来就不是能一次到位被解决,新的知识也不是被等来的——这些都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对于那些习惯了坐在科学绿皮车上摇摇晃晃驶向终点的科学家们来说,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或许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赶上了名为 COVID-19 的高铁。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每看到一篇新出现的研究论文时,不论它是来自知名期刊还是预印本平台,都要保持警惕:“这是一项新证据,但它很可能会有错。”


主要参考资料
https://www.wired.com/story/the-science-of-this-pandemic-is-moving-at-dangerous-speeds/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journals-peer-reviewers-cope-with-surge-in-covid-19-publications-67279
https://www.statnews.com/2020/03/23/bioscience-publishing-reshaped-covid-19/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completely-new-culture-doing-research-coronavirus-outbreak-changes-how-scientists
https://www.economist.com/graphic-detail/2020/03/20/coronavirus-research-is-being-published-at-a-furious-pac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0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