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20|回复: 0

从千米海底找寻气候变化证据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12 1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数百至数千米深的大洋海底进行钻探,提取海底沉积物样品――“岩心”进行分析,就能够获取地球气候变化、地震机理以及勘探各类资源的关键证据。
  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中,来自中、英、美、德、法、意等15个国家的35名科学家,一起完成了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339航次”科考任务。他们在欧洲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对数百到千余米深的地中海海域进行钻探,获取了5000多米长的岩心样品,发现了引发地震海啸的证据,并获取了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李保华研究员是我国派出参与此次科考的唯一一名科学家。昨天,结束科考回宁不久的李保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钻取总长5500米“岩心”,最深的来自990米海底
  中国科学家已不是第一次参与“综合大洋钻探计划”,李保华此次是以微体古生物学家的身份,加入到国际科考团队中。他与另一名来自奥地利的专家,一起负责对岩心中的一类微体化石――底栖有孔虫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这些化石的演化,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变化过程,找到气候变化的关键证据。”
  从深海海底钻取的“岩心”,颜色接近水泥的灰褐色,有的也带点墨绿色,从越深的海底提取,“岩心”就越硬。采访中,李保华对着电脑里的照片向记者介绍:“船上供我们研究的岩心样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提取。他们采用船上的先进设备,如同在陆地上采矿一样,将钻头伸向深深的海底。在附近海域的7个不同站位,我们一共钻取到约5500米长的岩心样品,最深的来自990米海底。由于每次钻取的样品只有9米长,总长5500米的岩心,至少需要钻探612次。”
     
  
        
  米粒大的有孔虫,“还原”530万年前气候详细信息
  有孔虫是一类古老的原生动物,5亿多年前就出现在海洋中,至今种类繁多。由于它能够分泌钙质形成外壳,而且不同壳间壁有多个细孔,因此被称为有孔虫。即便是在普通立体显微镜下,直径只有几百微米大小的有孔虫,也只有米粒大小。在科考船上的大部分时间,李保华都在与“岩心”样品中的这些有孔虫打交道。
  “不要小看这类微小的古生物,它身体里蕴含的钙质能够记录周围环境信息的变化,而通过判别有孔虫化石的种类,还可以判断出它所处的地层年代。”李保华说,他和同组的科学家“双班倒”,每12小时换一次班,对所有样品中的有孔虫进行了研究分析,基本还原了过去530万年间这一区域的气候详细信息。“科学家们尤其关注的是,120万年前地球气候暖冷交替的主要周期是4万年,到了60万年后,这一周期变成了10万年,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有孔虫化石反映的气候记录将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团。”
  为我国“抢”到近300米长珍贵“岩心”样本,将进行更深入研究
  除了气候信息,科学家们还在“岩心”中发现了地球磁极倒转,以及地球板块运动造成地震海啸的相关证据。“最让人惊喜的是,我们在这一区域的岩心中意外发现了大量砂体,甚至在岩心样品上都能闻到油气的气味,而且这些砂体的纯净度很高,具有高孔隙度和可渗透性,这意味着该区域内很可能蕴藏着新的油气储藏。”
     
  
        
  除了在船上进行的研究,参与此次科考的科学家还拥有将多余的岩心样本带回自己国家的“特权”。“我们大家都想‘抢’到研究条件最好的岩心。”李保华说,他的“运气”不错,“抢”到了最后一个站位打出的岩心,总长近300米。“虽然它不是最长的,但连续性很强,‘年龄’约为140万岁。”李保华说,今年6月份,属于他的岩心样品将被运到中国,接下来,他和团队将一起对这些珍贵样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找出海底深处蕴藏的更多秘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4-12-23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