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司和刺身还能吃吗?这种海洋寄生虫暴增了近300倍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2020年03月27日是本文发布时间是这个时间。下面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寿司和刺身还能吃吗?这种海洋寄生虫暴增了近300倍
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异尖线虫的海洋寄生虫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可能会对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健康产生影响,因为二者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把这种寄生虫吃进肚子。
生鱼片是人类误食异尖线虫的一个潜在风险。图片来源:Pixabay
来源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翻译 吴娜
编辑 魏潇
40 年间数量增加近 300 倍
异尖线虫(Anisakis)又被称为鲱鱼寄生虫,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可以寄生在各种海洋鱼类里(也会出现在乌贼体内)。而当人们误食活的异尖线虫时,它会侵入肠壁,引发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异尖线虫几天后就会死亡,症状也自此消失。这种疾病被称为异尖线虫病(anisakiasis),但是由于大多数人以为自己只是严重的食物中毒,因此很少能被确诊。
虽然目前已经有成千上万的论文在关注异尖线虫的种群丰度,探究它们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间的数量。但这项 3 月 19 日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上的新研究,第一次将这些论文的结果综合起来,研究了全球异尖线虫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研究者们在线上搜索了所有的已发表文献,寻找所有关异尖线虫的研究。同时,他们还对另一种寄生虫——伪地新线虫(Pseudoterranova),也被称为“鳕鱼寄生虫”进行了追踪。研究人员根据既定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删减,最终只保留了那些对某一特定时间点每种寄生虫数量进行估算的研究。最终他们发现,在 1978 - 2015 年间,异尖线虫的数量增加了 283 倍,而伪地新线虫的数量没有变化。
“这项研究集合了众多研究之力,展示了近 40 年间全球异尖线虫数量变化的图景,”本文的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水生与渔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Chelsea Wood 这样表示。“有趣的是,它展示了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的风险是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站在公共卫生的角度,这非常重要,也有助于了解某些海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为何不再欣欣向荣。”
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异尖线虫来自大海——它们在海洋中孵化,首先会感染小型甲壳类动物,比如生活在海底的虾或桡足类动物。当小型鱼类吃了受感染的甲壳类动物,蠕虫就会转移到它们的体内,这种情况又会随着大鱼吃掉受感染的小鱼而延续。人类和海洋哺乳动物吃了含有这种寄生虫的鱼后亦会被感染。虽然在人类的肠道内活不过几天,但它们可以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长期存活和繁殖。
鲸是海洋哺乳动物的代表。图片来源:Wikipedia
虽然这些海洋寄生虫对人类造成的健康风险相当低,但科学家认为它们可能对海豚、鲸鱼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蠕虫实际上在这些动物的肠道内繁殖,并通过粪便释放到海洋中。Wood 表示,虽然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些寄生虫会造成哪些生理上的影响,但这些它们能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存活数年,这可能会造成危害。
Wood 指出,这项研究能让我们了解到海洋哺乳动物正面临着巨大的、不断上升的健康风险。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寄生虫也是一些海洋哺乳动物数量触底后迟迟不能增加的原因。我希望这项研究能鼓励大家将目光转移到肠道寄生虫,它们或许决定了濒危和受威胁的海洋哺乳动物种群增长的潜在上限。”
目前作者还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异尖线虫大量增加,但是气候变化、化肥带来的营养物质、洋流变化,以及同一时期海洋哺乳动物数量的增加都可能是潜在原因。
自 1972 年以来,海洋哺乳动物一直受到相关立法的保护,海豹、海狮、鲸鱼和海豚总数出现明显增长。Wood 认为,异尖线虫是在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繁殖,而且其数量增加与哺乳动物数量增加在同一时期发生,所以海洋哺乳动物数量的增加导致寄生虫丰度提高,可能是最合理的假设之一。
所以,寄生虫的增加实际上可能是一件好事,表明生态系统运行良好。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一种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因为受到保护而增加,它的肠道寄生虫因此获利,会导致其他更脆弱的海洋哺乳动物面临感染增加的风险——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种群更加难以恢复昔日数量。
对于那些爱好海鲜的人类来说,这可能不是个好消息。不过,海洋寄生虫专家指出,现在的海鲜水产加工者和寿司师傅们基本上都知道要清理掉这些寄生虫。所以在海鲜加工和寿司制作的每一个阶段,人们都能很熟练地发现异尖线虫并将它们从食材中去除。
然而总有一些会成为漏网之鱼。尽管如此,Wood 说她还是喜欢吃寿司并且常吃。对于那些仍担心虫子的寿司食客,她建议把每一片切成两半,在吃之前先观察一下是否有寄生虫出现。
原文链接: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3/uow-ph031520.ph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