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16|回复: 0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3-19 11: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追逐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香港《文汇报》刊文称,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84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5330

  
  传国玉玺的来历非凡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之后,终于在血雨腥风中得到了令几代秦王朝思暮想的晶莹美玉。也许是因为数次寻找九鼎而不得,就像私奔的女子渴望明媒正娶,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前无古人的至尊伟大,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玉玺纽上螭龙盘踞,玺文由丞相李斯用大篆题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价值连城的玉质,巧夺天工的雕刻,加上盖世无双的书法,使这颗玉玺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传国玉玺从此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
  
  其实,用来制作传国玉玺的和氏璧,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看见有凤凰栖落在青石板上,依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他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先后将它献给楚厉王和武王,都被认为是石头,结果以欺君罪丢掉了左右脚。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之下,以致满眼溢血。文王令玉匠进行打磨,发现里面异光闪烁,璀璨夺目,果然是稀世珍宝,最后由良工雕琢成璧,取名“和氏璧”。
  
  为了争夺和氏璧和由它制造的玉玺,野心家露出了他们狰狞的面目,统治者发起谷血腥的战争。和氏璧曾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王的垂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
     
  
        
  
  但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时,秦昭王却食言;多亏蔺相如凭着大智大勇,先是“完璧归赵”挫败秦王的阴谋,接着又在渑池会上戳穿秦国的第二个圈套,保住了和氏璧。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传国玉玺1500年的迷踪
  
  传国玉玺贯穿中国历史长达1500多年,忽隐忽现,秦以后历代帝王争以得玺为符应。确为天下所共传宝,国之重器。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至灞上,秦王子婴捧玺跪于咸阳道上,秦灭亡,传国玺归刘汉所有。
  
  西汉末,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未立,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派人前去索要,太后大骂来人,无奈,掷玺于地,摔坏一角,王莽令工匠用黄金补上。
  
  公元25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刘秀。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硅携帝出逃,玉玺又一次失踪。所幸孙坚从洛阳城南甄关井中捞起宫女尸体时,传国玉玺才重现天日。
  
  隋朝一统中国,传国玺入了隋宫。
  
  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扬州江都,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带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玺,遂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突然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
  
  唐末,天下打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
  
  公元923年,后梁灭,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寻传国玺不着,无奈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一直传至北宋。
  
  北宋哲宗(公元1085—公元1100年)时,农人段义犁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各部各阁的大学士经过多方论证,依据前朝的遗迹,最终确认为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玺。
  
  最无聊的是自称为道君皇帝的宋徽宗,他一下子刻了十方印玺,各有各的用处。
  
  公元1126年,靖康之乱后,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也被大金国掠走,后不知所踪。
  
  公元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在大都传国玺忽现,叫卖于市,伯颜命人购得。也是这个伯颜曾经将元朝从各国收缴来的历代印玺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大明。蒙古朝廷逃往蒙古草原。
  
  明朝初,明太祖遣徐达入漠北,追击遁逃的蒙古朝廷,以期得到传国玺,这是历史上最后的有关传国玺的记载,最终还是空手而返。相传,在逐溥仪出紫禁城时,人们还在寻找。
  
  传国玉玺下落的推测
  
  那么,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第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另一种推测认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
  
  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一摞在项羽败死的垓下(今安徽灵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期间,多少人的命运、多少诸侯国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它神秘的失踪,又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54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5330


传国玉玺已成千古之谜,逾千年杳无音信。


传国玉玺下落之谜481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5330


清乾隆玉玺皇帝行宝,但这些都被指狗尾续貂。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追逐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香港《文汇报》刊文称,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

  传国玉玺来历非凡。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之后,终于在血雨腥风中得到了令几代秦王朝思暮想的的晶莹美玉。也许是因为数次寻找九鼎而不得,就像私奔的女子渴望明媒正娶,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前无古人的至尊伟大,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玉玺纽上螭龙盘踞,玺文由丞相李斯用大篆题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价值连城的玉质,巧夺天工的雕刻,加上盖世无双的书法,使这颗玉玺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传国玉玺从此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

  其实,用来制作传国玉玺的和氏璧,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看见有凤凰栖落在青石板上,依据“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他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先后将它献给楚厉王和武王,都被认为是石头,结果以欺君罪丢掉了左右脚。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之下,以致满眼溢血。文王令玉匠进行打磨,发现里面异光闪烁,璀璨夺目,果然是稀世珍宝。最后由良工雕琢成璧,取名“和氏璧”。
     
  
        

   为了争夺和氏璧和由它制造的玉玺,野心家露出了他们狰狞的面目,统治者发起过血腥的战争。和氏璧曾莫名其妙地流入赵国,落入赵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王的垂涎,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但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时,秦昭王却食言;多亏蔺相如凭着大智大勇,先是“完璧归赵”挫败秦王的阴谋,接着又在渑池会上戳穿秦国的第二个圈套,保住了和氏璧。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太后迫于无奈,气得将它掷于地上,当王莽拿到传国玉玺时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在早晨时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得玉玺。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汉献帝在此,至此,传国玺又归汉室。

   传国玉玺的几次失踪,还带有几分诡秘色彩。 据传,公元前219年,也就是传国玉玺制成后的第九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硅携帝出逃,玉玺又一次失踪。所幸孙坚从洛阳城南甄官井中捞起宫女尸体时,传国玉玺才重见天日。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没有传国玉玺,遂刻了几方“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返归中原,传国玉玺方归于李唐,令太宗龙颜大悦。唐末天下大乱,后唐末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围困,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自焚而死。据说,李从珂当时便随身携带着“传国玉玺”。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此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此玺的石头也没找到一块。

   随后,宋、元、明、清历朝都有发现所谓传国玉玺的记载,那不过是好事者的狗尾续貂,连当时的皇帝都认为那是假货。传国玉玺就像一个善于制造悬念的大师,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千古之谜。 (张春岭)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23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