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4|回复: 0

传国玉玺的下落解析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3-19 1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始皇始作象征帝王权威的‘玺’,由当代宰相李斯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小篆,宫廷大师级玉匠孙寿雕琢,材料则是使用名震天下的‘和氏璧’精心制作成一四寸方印。并赐名曰‘天子之玺’。永传他的子孙千千万万代。秦始皇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方‘天子之玺’,后来会成为天下各路英雄争夺的至宝,在中华历代皇权手中,演绎并见证了历史一千两百多年。直到从后唐末帝李从珂手里消失。从那时起,传国玉玺不再传国。
 
传国玉玺的下落解析167 / 作者:UFO爱好者 / 帖子ID:85331
 
  传国玉玺乃刘邦所赐名
  
  当汉高祖刘邦夺得这一方玉玺之后,并把它定为汉室江山代代相传的‘传国玉玺’见玉玺如见天子。若是没有玉玺,天威尽失,君王无味。这就导致了玉玺由物转权的本质变迁,特别成为了谋朝篡位者必窥之物,有了它,才可以正位,没有它其位不正,不属真龙天子,群臣不服,百姓不许。世人皆重‘传国’二字,而忽略了‘玉玺’的真正含义。它不过是价值可换十五座城池的稀罕宝石。或许经过四百年的时间,到了秦朝,被制成了玉玺,具有了象征意义,升了点值而已,弄权者的愚昧,天下之治,重在‘德行’,而不是虚无飘渺的‘身份象征’。
  
  中国,从古至今历来看重‘一’第一位出生的为长子,在皇室,则象征天子之位的继承人,在老百姓中,遗产;谋生的手艺;武术;医术;也有传长不传次,传男不传女的普遍现象。婚姻也视第一次为最重要。而‘传国玉玺’在这篇文章里也有一和次之差别,笔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历史中发现有个非常大的悬疑,而这个悬疑的产生,和秦始皇当时的国情,诸多离奇的天文现象,是分不开的。
     
  
        
  
  神话?还是历史?
  
  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洞庭湖,突遇大风大浪,龙舟几欲倾覆,秦始皇慌忙将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秦始皇因此而失去‘天子之玺’。
  
  但是,事隔八年后,秦始皇的使者在华阴平舒道遇一人,(现陕西华阴县,平舒道在城东几公里处)此人把玉玺交给使者,并说祖龙今年死,然后消失不见。使者回宫后,将玉玺呈现给始皇帝,大家发现这是八年前丢入洞庭湖中镇浪的那枚‘天子之玺’。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这枚玉玺,如何失而复得,笔者认为其中大有隐情。应是李斯,赵高,秦二世胡亥,等人布的‘局’而这个局,很有可能是针对秦始皇锦绣山河而设,没想到这个局,玩弄了后世千千万万的子孙,这个局的出现,背后玄机重重,扑朔迷离。至今不得而知,但是结合当时所发生的一切现象,这个问题也有一些端倪。
  
  《史记》,里面记载的历史,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大部分来源于此书。还未考证的,和无法考证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探讨,思索。且不论它是神话传说,抑或是民间传唱,或者就是真正的历史事实,都有价值或者线索提供,只要你认真的去查找,思考,你会发现另外一片天空。因为万事万物的真理,始终离不开两个字,“逻辑”。有了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自然就有了推理事件的结构,只要有这种可能性,没有偏离轨迹,它就有立足点。
  
  秦始皇南巡之时洞庭湖遇险,抛玺镇浪,玉玺沉入洞庭湖底,那次的南巡的随从人员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
  
  抛玺地点以及寻回的难度,我做如下分析;大风大浪联系到水深,水越深,浪也越大,离岸边较远,如果离岸近,则可以迅速靠岸,就算距岸边有一段,也不可能也没必要抛掉镇国之宝,‘天子之玺’完全可以选择靠岸。所以当时他的龙舟一定是在烟波浩渺的湖心地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茫茫洞庭,在湖中心如何寻找参照物,如何定位玉玺下沉位置?抛掉后也许做过打捞,因为水深而放弃,那时候没有任何潜水设备,再说洞庭湖水质也不是很清幽,含泥沙成分重,底部应该相当的浑浊,当时没有寻回,以后如果再找,那真应了一句成语,‘大海捞针’,几乎不再有可能失而复得。除非拥有非常先进的现代潜水设备。第一时间打捞才有这个可能。
     
  
        
  
  但是八年后的一个秋天,公元前211年,玉玺,神奇的被人打捞上来,这个人自称是镐京城中昆明池里的‘水神’,这个打捞的人,是整个问题的关键,史记上描写的这个人,居然是‘神’。简直匪夷所思,道理很简单,古人科学不发达,愚昧所致。(史记原文,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吾为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黙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神!的出现,此事实在太过蹊跷,实在让人难以信服。玉玺的回归,好比天方夜谭,但是历史上它确实回来了,这是无容置疑的事情。后世还用了一千两百年之久。李斯;赵高;应该非常明白这位神是怎么出场的,他们需要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才让这位神出面解决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才杜撰出镐池水神这位‘大人物’来圆谎。
  
  阴谋论
  
  笔者就为这‘神’剖析一下当时存在的问题,秦始皇一直认为有仙山,仙岛,神仙的存在,力求长生不死之仙药。多次派徐福出海寻仙,均为成功,徐福谎称仙岛周围有大鲛鱼出没,需要大量的弓箭手射杀。结果最后一次出海这徐福带了大批将士和三千童男童女居然跑到东瀛去传宗接代再也不回来了。
  
  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神’将和氏璧‘完璧归秦’而且外加一个水神的诅咒,秦始皇就算有怀疑,也无法确定,这玉玺能失而复得当然是好事。这枚假玉玺之所以没被识破,因事隔八年,秦始皇也未必能正确鉴定,何况这是神送回来的东西,能从洞庭湖里捞起来的,那个时候确实是神才可以办到。人根本无法办到的事情。所以这里的神,始皇帝深信不疑。不但不疑,还断言,山鬼预测的能力只有一年的时间,而那时候已经是秋天,只有几个月就到岁末,这事他不会放在心上,而且‘祖龙’也未必是指的他,死不了的。他还非常的乐观。其实这时候他已经病得不轻了,完全是自我慰藉,他非常怕人提到一个‘死’字。之所以使者不避忌讳,直言‘死’字,这更增加了这件事情的真实度,也变相的加重了秦始皇的心里恐惧,使他病情加重,为了最大的秘密座铺垫,那老秦如何会想到这么多。
     
  
        
  
  从这件史料上看出,玉玺确实神奇般的回来了,当真有神吗?可以肯定的说‘神’是没有的,那里来的神啊,所以笔者断言,这个水神,是李斯;赵高的一个阴谋,必是二人其中之一的亲信,那位夜过平舒道的使者,是否也是其二人之一的亲信?或者根本就没出现过什么镐池君,完全是这位使者被李斯如此这般的受话,再回宫传话不就行了吗。这枚假玉玺的制作,李斯无法逃脱干系,李斯千古一相,追随秦皇多年,应该绝对忠诚于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可以从他和赵高,胡亥在以后所做的事情中找到端倪,因为他们都相信了一个不吉利的天象‘荧惑守心’结果后又天降一陨石,在古代陨石被称为‘扫把星’人人都视为灾星,必有大祸发生。
  
  所以李斯;赵高;他们深信秦始皇大限已经到了,后来和赵高合谋篡改遗诏赐死扶苏就可证明,为的还是胡亥能够堂而皇之的继位,(赵高还盘算,以后能堂而皇之的从胡亥手里接过这枚玉玺。)所以才弄了这枚假玉玺装神弄鬼来达到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块被还回来的玉玺,里面就大有文章了,绝不是当初被秦始皇丢入洞庭湖的那块,那个时候,没有卫星定位系统,没有黑匣子,何况事隔八年之久,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在八年中会沉积多厚?最大的疑问,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年后才上演‘完璧归秦’这出戏?
  
  荧惑守心和天降陨石天象奇观
  
  这得从诸多方面观察剖析这件事,公元前211年,天空出现‘荧惑守心’天象奇观,这‘荧惑守心’是最不吉利的天象,象征帝王的大限已到。现在的火星在古代称为‘荧惑’也叫‘岁星’。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颗星组成。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三颗星的附近,并在那个地方停留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中国古人常说的‘荧惑守心’。这种天象为皇权做出的解释是,天蝎座的三颗星中间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太子将会取代皇帝的位置。也就是说老皇帝应该死了,太子应该继位了。那时候的太子是长子扶苏,不是胡亥。从后来的胡亥登基,就说明这个假玉玺这个时候出现的动机了。如果再晚了些,等秦始皇死了再出现,那么这颗假玉玺就没有秦始皇的钦定,势必引起怀疑。
     
  
        
  
  同年,天降陨石于东郡,上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不糊涂,明白这是老百姓在诅咒他这个暴君皇帝。他这些年都干了什么?老百姓加以天象来诅咒他?筑长城,建陵墓,修阿房宫,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劳民伤财,天怒人怨’。现在又加上水神来凑热闹,传话他活不过一年。秦始皇应该真被吓坏了,这能直接加重他的病情。
  
  玉玺到底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话分两头说,先谈谈这玉玺的材料,玉玺的材料从古争到今,有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天子之玺是陕西咸阳附近的蓝田玉做成,并不是名震天下的‘和氏璧’原因就是,‘和氏璧’这些学者认为是薄薄的一片,厚度不可能达到玉玺方四寸的厚度,而且咸阳附近就有优质玉石矿,蓝田玉,选上乘材料制作玉玺的可能居大,还有部分人认为,也有和田玉的可能。
  
  这里其实已经很明显了,那句,‘置璧其去’;就已经说明,这块玉玺是;‘璧’而不是玉,这里的壁,是蓝色的意思,相传和氏璧就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发现他的人卞和而命名为‘和氏璧’。为什么《史记》里称它为‘璧’而不叫它玉玺,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意识的问题,因为‘和氏璧’的神奇,和罕见,已经深入人们的心里,这是一种习惯性叫法。再者,秦始皇的天子之玺,如此具有神圣的象征意义,怎么可能用地球上的普通美玉做呢,再有一相传,‘和氏璧’是“岁星之精”,意思是火星上陨落地球的精华。所以用它来做玉玺,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司马迁的《史记》已经无意暗示了这个问题。
  
  其实‘岁星之精’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那块璧是从璞石里破出来。但是古人偏偏就信。从它出世的那天起,到汉代司马迁时代,这中间年代所出产的宝石,玉石,再也没有记载还有一块能被称作‘璧’的。
     
  
        
  
  但是凡事有例外,色泽相似的应该有吧,早在始皇一统六国之前,就出现过以假乱真的‘和氏璧’,色泽几乎一样,只是上面的斑点不对,但是这足以骗到没有真见过和氏璧的人。制作假玉玺的时候,把那上面的斑点避开不用就可以达到完美的境地。宝石是死的,人是活的。
  
  李斯或者赵高就有这样一块可以以假乱真的。‘和氏璧’。既然已经说明丢入湖里的那块玉玺不可能再寻回,山鬼送回来的玉玺,它的真伪这不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吗。
  
  天地人皆要秦皇死
  
  介于这之前的天象奇特,始皇帝非常担心这些传言,因为他信神已经到了病如膏盲的地步,于是请来他的巫师占卜,结果要迁徙北河榆中三万户,他必须再次出巡,才可以化解这次危机,他万万没想到这次出巡就再也回不来了,死在了现在的河北邢台附近,真应了水神那句话,‘今年祖龙死’,那荧惑守心的凶相,陨石从天而降,上面老百姓的诅咒,一一应验,也许是他的暴政惹得天怒人怨,冥冥中自有天意,一切都是这样巧,‘天诛地灭’就是这个样子。以至于天气太热的尸体都腐败了,全尸都没落得个。千古一帝,就这样成为了赵高,李斯阴谋下的牺牲品。有人分析过,秦始皇是死于胡亥手中的三寸铁钉,在赵高利用诱导下用铁钉刺入耳朵而亡。
  
  他一死,他的太子扶苏也被赵高李斯杜撰的假圣旨赐死,幺儿胡亥继位。这一切故事的发生,都是在那枚假玉玺被水神送回来之后的几个月里。有了这枚假玉玺,胡亥在赵高和李斯的庇佑下,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天子之玺’的继承人,但是李斯和胡亥也没想到,他二人也成了赵高的一条枪,扶苏,蒙括则成了赵高的棋子。
     
  
        
  
  当刘邦成功做上汉高主后,他手上的假玉玺,也愚弄了后世一千两年之久,这枚假玉玺在后来多次丢失,没了这枚假玉玺正位,唐主李渊,自己刻了两方宝印,借此自慰,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得到这枚假玉玺,也莫名暗叹。自从李从珂在玄武楼带玺自焚后,这枚假玉玺才寿终正寝,
  
  后来的历代开国元勋,皇室官宦,从来就没放弃过对它的寻找,在消失以后的一千年中,又有各种形式下出现了三十六枚假玉玺,真假难辨。直到清代乾隆帝一一鉴定为赝品。但是直到清末的傅仪也没有放弃寻找那枚假玉玺的下落,还派了当时的警察总督张XX寻找,传国玉玺的魅力,可见一斑。为了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似乎除了拥有传国玉玺外,没有任何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至今那三十几枚假玉玺,还在故宫博物院里。
  
  真的传国玉玺在那里
  
  真正的那枚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到底在那里?其实它就静静地躺在洞庭湖底某处的淤泥里,已经两千两百多年了,无人能够打捞。
  
  人在没有任何潜水设备的帮助下,正常人可以潜到十米的深度,基本可以耐受,只是胸闷耳膜刺痛,体能特殊者最深可以下潜到十五到二十米的深度,水深十八米是人类潜水的最高极限,洞庭湖平均水深约为二十五米左右,最深的地方有一千多米。所以笔者断言,那枚真正的传国玉玺在未来五百年内不可能见到天日。除非探测技术突飞猛进,研制出一种高端宝石探测仪。要不就是‘镐池君’真有其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2-24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