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躲闪、局促不安、手心出汗,这些都是电影里常见的用于识别说谎者的讯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判断他人是否在说瞎话,却绝非易事。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测谎的准确率也仅仅略高于偶然猜测的结果。并且,对于测谎仪提供的证据,很多时候法庭并不认可,因为对于测试时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或许,对一些可疑的申辩进行讨论,能更好地判断他人是否在说谎。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相较于仅凭猜测或是仅由一人判断,由一群人来进行判断,更能提高测谎的准确性。
研究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单独或与他人一起观看一些陈述视频,之后判断视频里的人是在说真话还是在撒谎。
经过36轮测试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在对真话做出判断时,由一群人判断或一个人判断,其准确性相差无几;但在对谎言做出判断时,由一群人判断的准确性比仅由一人判断的准确性高出8.5%;而由3个或6个人组成的评判小组,在甄别谎言的准确性上并无差距。
该研究负责人之一纳达夫·克莱因(Nadav Klein)说,在辨别真话与谎言时,一个人与多个人做出的判断之所以在准确性上呈现细微差距,主要是源于组内成员进行的对话能提供不同见解。通过与他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组内成员可以获得新的视角,得到更全面的认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了《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6月刊上。
司法审判或许也可以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的心理学家R·斯科特·廷德尔(R. Scott Tindale)指出,在法庭上,法官不仅可以让陪审团客观地考虑庭上的证据,还可以让他们判断证人所说的话是否可信。而倘若司法审判真的照此发展,那么审议过程中或许会有更多针对证人可信度的讨论,也就更能识破谎言。我们不是倡导从众心理,但要说识破谎言这件事,交换意见显然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