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98|回复: 0
收起左侧

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谁是英雄,他才是真英雄!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9-3 10: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时候看完小说《三国演义》最励志,最激励不是曹操统一北方,不是刘备夺取荆襄乃至西蜀最后称帝,而是小霸王孙策只用了短短的几年就奠定一方诸侯的基础,为三国鼎力打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北方人才源源不断的流入江东,孙策死时才27岁,易中天先生曾说,孙策活了27年,却干了别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事情!

          孙策出场时的年纪是众多三国英雄好汉中最小的。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中,孙坚受袁术的唆使向盘踞荆州的刘表发动进攻。按照小说中的时间顺序,应当是在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此时孙策的年纪仅有十八岁。说其是英雄,是因为他小小的年纪却具有英雄的一切素质。孙坚与刘表交战,孙策随父出征,孙坚被黄祖射死之后,孙策放声大哭,坚持必须将父亲的遗体夺回放肯退兵。他首先表现出的是一个“孝”字。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孙策“迎接灵柩,罢战回江东,葬父于曲阿之原。丧事已毕,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见第八回)。数年后,孙策投靠袁术,先后打败庐江太守陆康和泾县大帅祖郎,引起袁术的侧目。袁术感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但孙策看到袁术为人傲慢,认为自己屈居袁术手下是“沦落”(见第十五回),心中郁闷。在父亲的旧部朱治和吕范的提醒下,孙策果断地用传国玉玺做抵押,向袁术借了数千士兵,从此展开了夺取江东的伟业。传国玉玺乃是父亲孙坚当年不惜得罪众多诸侯也要藏匿起来带回江东的宝物,甚至他的死也与其有密切的关系。而孙策却将其拱手相让,换得数千士兵出征江东。虽然小小年纪,不仅勇猛非凡,同时还富有远见,处事果断,少年英雄的形象已初见端倪。
     
  
        

       


          孙策的勇猛非凡还表现在他夺取江东的一系列战斗当中。牛渚滩一战,孙策出马迎敌。在周泰、蒋钦等人的协助下,打败敌军。神亭岭上,孙策“披挂绰枪上马,引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共十三骑,出寨上岭”,与太史慈展开一场一对一的单挑。在与太史慈激战之后,孙策又连夜突袭刘繇大营。“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孙策紧接着又向牛渚发动进攻。两军阵前,孙策以一敌二,再现雄姿。

          孙策的英雄气质不仅表现在他的单纯的勇猛上,战场上的智勇双全也是孙策的特点之一。在随后进攻秣陵的战斗中,孙策被冷箭射中,翻身落马,大军攻势受挫。孙策化不利为有利,“令军中诈称主将中箭身死。军中举哀。拔寨齐起”,摆出全军撤退的架势。防守秣陵的敌将果然中计,连夜率军出城偷袭,上了孙策的当。孙策“伏兵四起”,将敌军击溃,顺利拿下秣陵。面对智勇双全的少年英雄孙策,刘繇岂有不败之理。

          惜英雄重英雄是孙策这位少年英雄的另一大特质。刘繇大部被歼灭后,太史慈率部前来报仇。孙策将太史慈活捉。面对这位不久前差点要了性命的敌将,孙策不计前嫌,“亲自出营喝散士卒,自释其缚,将自己锦袍衣之,请入寨中”,与太史慈开起了玩笑:“神亭相战之时,若公获我,还相害否?”太史慈回答:“未可知也。”孙策哈哈大笑,少年英雄的顽劣之气表露无遗。
     
  
        

          如何在刚刚占领的江东各地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迅速稳定当地的局势呢?孙策又展现了其出色的政治头脑:“聚数万之众下江东,安民恤众,投者无数。江东之民,皆呼策为‘孙郎’,但闻孙郎兵至,皆丧胆而走。及策军到,并不许一人掳掠,鸡犬不惊。人民皆悦,赍牛酒到寨劳军,策以金帛答之,欢声遍野。其刘繇旧军,愿从军者听从,不愿为军者给赏归农。江南之民,无不仰颂,由是兵势大盛。”毛宗岗在夹评中感叹:“勇者不必有仁,孙郎勇而能仁,尤为难得。”对孙策的敬佩溢于言表。

       


          孙策是东吴帝国的奠基者。他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军事集团,通过数年征战,将江东六郡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为后来由其弟孙权所建立的吴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还是一位勇冠三军的少年英雄,既能统帅三军纵横驰骋,又能亲临战场对阵杀敌,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是《三国演义》中的常胜将军。小说中与孙策同一档次的英雄人物,除了关羽、赵云之外寥寥无几。
     
  
        

       


          孙策的死,是一场意外。首先是他在外出狩猎时被许贡的门客暗算,身受重伤。孙策养伤期间,目睹东吴官吏、百姓对“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当世呼为神仙”(第二十九回)顶礼膜拜,认为于吉“煽惑人心”,是“妖人”、“狂道”,将其斩首示众。最终“金疮迸裂”,“瞑目而逝”,年仅二十六岁。毛宗岗在该回总评中提到:“孙策不信于神仙,是孙策英雄处。英明如汉武,犹且惑神仙、好方士,而孙策不然,此其识见诚有大过人者。其死也,亦运数当绝、适逢其会耳,非于吉之能杀之也。世人不察,以为孙策死于于吉 。”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个疑问。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孙策杀于吉之后,于吉数次“显灵”向孙策索命,使得孙策病情加重,最终病逝。其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突出于吉这位“神仙”的法力,并以此说明神灵不可亵渎?还是为了证明孙策孙策的年轻气盛,为其死后孙权的继位做铺垫呢?抑或如有人所说的“孙策与于吉的较量,是英雄与命运之间的较量”呢?不过,不管是出于任何目的,孙策这位少年英雄的形象并没有因为于吉的故事而受到损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7-6 17: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