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连接和反馈是复杂系统的典型标志。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几乎都是复杂的系统:动态、功能复杂、规模庞大,而且拥有近乎有机生命体般的复杂性。
2、如何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呢?描述事物是如何运行的?在不同层面上预测其未来的行为,并在时间充足和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通过构建模型来复制它。同时,理解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训练来改进。学习专业知识并接受一定训练,确实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方式。
3、抽象其实就是,将系统中某些不必要的组件细节隐藏起来,同时保留组件与系统进行高效交互的方式和能力。利用这种抽象方法,我们可以在一种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出另一种技术,也就是直接利用他人创建的技术,而无需了解其内部细节。
4、抽象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专业化。即使系统拥有数百万量级的交互,系统的构建者和维护者也不是必须知道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只需要了解自身关注的某个具体部分,而其他部分的细节会被再次抽象化。
5、当我们构建出越来越复杂的系统之后,在系统及其子系统运行的不同层级之间,就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跨界交互现象。在纠缠中,事物会在不同地抽象层级上相互碰撞,以各种令人无法想象地方式进行交互。在充满交互地网络中,常常会出现呗复杂性科学反复提及地“涌现”,也就是某种层次上地交互最终导致其他层次上的交互出现了预料之外的现象。
6、当系统内部深处的某些微小细节像微型造物主一样崛起,并开始破坏技术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时,我们就不能只是对系统进行局部理解了。当系统处于纠缠之中时,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交互会陷入混乱,以往帮助我们管理复杂性的等级结构和抽象方法,都会迅速地分崩离析。
7、各种技术系统结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复杂,究其首要的原因是系统内部存在着双重力量——吸积和交互。吸积——行星系由一团旋转的尘埃和气体凝聚而成,这种星星点点地积累过程,就是“吸积”地过程。高度交互地系统动态,即信息地流动和各部分之间的交互,也就变的异常复杂和不可预测。我们不仅越来越多地将某项技术的哥哥组成部分关联起来,而且还越来越多地降不同的软件和技术关联起来,后者是一种高阶互联模式,也就是互操作性。
8、系统的复杂性还源于“必须处理地例外情况”,这些例外情况也就是“边界情况”,若不处理,系统就会出现漏洞。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普遍地稀有事物。我们所观察的技术系统,无论是法律、软件、设备,还是科学 模型,都会在例外情况和边界情况的 驱动下,在吸积和交互的双重助力下,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混乱。
9、如何让复杂系统变得有序且有逻辑?我们可以尝试解耦某些系统,将他们拆解为更小的单位,以保证他们的相对简单性和可管理性。将大型系统的互操作性达到最佳水平,方法之一就是坚持使用特定的设计原则,将可理解性和模块化内置于我们的设计中。在大型系统中,某些部分之间的互关联性远强于他们与其他部分之间的互关联性。换句话说,系统中存在若干模块,而每个模块都由若干“部分”紧密互联而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模块化遵循了抽象的原则,实质是通过将系统拆解为若干部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复杂性的管理。
10、虽然我们应该努力去理解人类无法理解的复杂系统,但首先必须接受混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静下心去观察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获得关于我们所用的算法是怎样起作用的线索。要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必须要结合物理学和生物学:用生物学思维处理个例,用物理学思维提取规律。总之,要承认复杂性的存在,同时不要放弃理解系统的原理,而且 要从简单的组件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