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8|回复: 5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4 14: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4 14: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非要学曹操,他复刻铁索连舟以为能加速胜利,打败朱元璋。
结果对面没有诸葛亮,但有刘伯温。

鄱阳湖的湖面是个葫芦形状,湖面南部宽阔,一眼能望到位于湖中间的康郎山,北部狭窄多弯曲,壶身收缩处的罂子口是鄱阳湖流入长江的咽喉;北端的湖口,有大孤山挡住去路,形势险要,是个完美的战场。
朱元璋进入鄱阳湖后,就开始着手布置战场,他在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鄱阳湖湖口西面的南湖嘴(今江西湖口西北)布下兵力——陈友谅如果失败,必然会从这里进入长江,逃回武昌,他要让陈友谅没有逃出的机会。
同时,他担心陈友谅会从武阳渡(今江西南昌县东)逃跑,所以也在那里设下埋伏。
现在,整个水路都被封死了,陈友谅如果失败,那么鄱阳湖就是他的坟墓。
1363 年农历七月十六,朱元璋进入鄱阳湖,捕捉陈友谅的主力。
而陈友谅也早就从赣江逆流而上,进入鄱阳湖后,浩浩荡荡的舰队沿着鄱阳湖东下,也开始捕捉朱元璋的主力。
四天后,两支舰队在康郎山相遇,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水战就此爆发。
陈友谅瞧不起朱元璋的舰队,因为朱元璋舰队的战舰又小又丑,就好像是刚从深海打捞上来的古老海盗沉船。
陈友谅凭借多年的水战经验,马上就拿出了对付朱元璋舰队的策略:把所有「铁舰」用铁索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数道壮观的高大长城。
他的战舰本来就是巨无霸,再把这些巨无霸连到一起,更是让人心惊胆战。
此时,朱元璋也开始布置他的舰队。
他把舰队分为 11 队,将重型舰摆在中央,由他本人和徐达亲自率领;将轻型舰摆在两翼,由巢湖水寨的精英将领廖永忠和俞通海率领,舰队武器清一色使用了火器,有大火炮、小火炮、大火铳、小火铳、大火箭、小火箭、大火蒺藜、小火蒺藜、大神机箭和大弓弩。
准备完成后,朱元璋下达了攻击命令。
这把陈友谅吓了一大跳:朱元璋的实力不如他,而且还在下游,居然敢先攻击,这是胆大包天的人才敢做的事!
实际上,陈友谅根本不了解朱元璋。
朱元璋其实是在死扛,他知道自己和陈友谅的实力存在巨大差距,所以只能先发制人,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况且,他的战舰小而轻,在短距离内加速快、冲力强。冲在最前面的,是指挥重型舰的徐达。
徐达是个旱鸭子,根本不识水战,但他用英勇无畏掩盖了不足:当他冲到火器有效射程后,立即命令战舰上所有的火器向陈友谅的超级巨无霸开火。
遮蔽了天空的炮弹落到了陈友谅舰队的中间,但这就好像一个巨人被蚊子咬了几口,损伤微乎其微。
然后徐达的霉运来了:陈友谅下令还击。
徐达的舰队好像被来自整个宇宙的炮弹袭击一般,主舰着火,其他战舰被打得摇摇晃晃。徐达一面命人灭火,一面被迫向后撤退,他一后撤,后面的舰队惊慌失措,纷纷给他让路,有的行动迟缓,被徐达的主舰撞了个仰面八叉。
廖永忠和俞通海在左右两翼的任务,本来是吸引陈友谅舰队的注意力,让徐达有机会靠近,随后发动火攻,可徐达已经失败,两人的轻型舰又根本不是陈友谅巨无霸的对手,也只好一齐向后撤退。
陈友谅趁势对他们掩杀,他的士兵从三层高的「铁舰」上,向徐达的舰队射出了漫天的火箭,徐达危在旦夕。
朱元璋及时出手。他指挥着一批装满煤油的小船,冲向了陈友谅的舰队,等到小船靠近时将其点燃,然后迅速下令全线撤退。
一直撤到浅水区,陈友谅的重型舰不能进入,朱元璋的兵团才化险为夷,但也损失惨重。
当晚,朱元璋对徐达的表现很不满意,要他带着被陈友谅打残的几百艘战舰回到应天。
徐达来了牛脾气,死活不回。
朱元璋只好对他说:「你本来对水战就不熟,而且我担心张士诚会偷袭应天,你回应天防守张士诚,要比在这里价值高得多。」
徐达还是不干,可其他将领却纷纷跳出来请求回应天:今天这一仗让他们吓破了胆,人人都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朱元璋突然发现,队伍不好带了。
他更发现,自参加革命以来,他和他的战友们还真没有遇到过劲敌。
从前一直是顺风顺水,而现在稍遇点困难,就要临阵逃脱。
这是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不得的事。他决定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一番严厉的校正。
正当众将闹哄哄地议论时,朱元璋提高嗓音,问:「有谁想回应天的?举手示意。」
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朱元璋点出几个人名:「你,第一个举手的;你,第二个;你,第三个;你俩,同时举手的;还有你,第六个。你们六个,站起来。」
六个人美滋滋地站了起来。
徐达没有举手,他噘着嘴。
朱元璋对徐达说:「你,赶紧给我回应天。」又指着那六个,「你们六个,来人,拉出去斩了。」
六个将领吓得魂不附体,大喊饶命,朱元璋在他们撕心裂肺的喊叫声中看着众将,一字一句地问:「还有谁想回应天的?举手示意。」
所有人的手都像被砍掉一样,朱元璋连一只手都看不到了。
他点了点头,看着浑身发抖的将领们说:「很好,明天接着干。」
第二天,陈友谅先发制人。
采用的仍然是先前的战术,用他的巨无霸战舰排山倒海地冲向朱元璋舰队。
朱元璋舰队在其压迫下,频频后退。
朱元璋连斩十人,仍然阻挡不住舰队后退的步伐。
战场指挥官郭兴哭着对朱元璋说:「不是我们不玩命,实在是战舰太小,玩命也玩不起来啊。」
朱元璋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颓唐得很。
郭兴建议:「陈友谅的战舰是捆绑在一起的,我们可以用火攻。」人人都知道火攻有效,赤壁之战,周瑜就用火攻破了曹操的庞大舰队。
周瑜有诸葛亮借东风,朱元璋没有诸葛亮,但他有刘伯温。
刘伯温对他说:「不用借,现在这个月份恰好常起东北风,已经有三天无风,今日黄昏,东北风必来。」
朱元璋只能选择相信刘伯温的鬼话。
想不到黄昏时分,闷热的空气中突然就出现了一丝风,只一会儿工夫,风就大了起来,吹得战舰摇摇晃晃。
朱元璋大喜过望,连忙让人准备芦苇、火药等燃烧物放在一批小船上,又挑选出了一支敢死队驾驶小船。
这些人明知有去无回,但仍然为了朱元帅的伟大事业奉献生命。
陈友谅不是没有想过朱元璋会用火攻。
他把战舰捆绑在一起,阵形异常密集,敌人一旦使用火攻,必将万劫不复。可他之所以把阵形搞得如此密集,是因为这能让他的巨舰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力量最大化,陈友谅同样如此。同时,他也存有侥幸心理:也许当东北风吹起时,他已经把朱元璋消灭了。
然而,他的运气太差了。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4 14: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小故事


  以史为鉴,可以少走弯路。 可以引发你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下面是学习啦为大家准备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小故事1:栽 蒜
  一天,罗竹林跟几个长工在牲口棚前就着老白菜帮子吃高粱面饼,却听见谷大肚的厨屋里在“哧啦哧啦”地炸麻糖,又传出谷大肚训斥他小子的声音:“蹲在屋里吃,别出去,当心露头挨狗咬!”

  上午下地栽蒜。罗竹林悄悄地吩咐长工们把蒜瓣都头朝下点种。

  几天后,蒜苗却还没冒芽,谷大肚急了,趴在地里抠起来。抠一个,见是头朝下,再抠一个,还是头朝下,就找罗竹林算账。

  罗竹林把眼一眨说:“你不是说,‘露头挨狗咬’吗?它不敢露头,该是怕狗咬吧?”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小故事2:光叙不行
  罗竹林在吝啬鬼谷大肚家当长工。谷大肚为了使长工少吃饭菜,每顿吃饭时总要同长工们叙叙闲话。这一天吃饭时,谷大肚“叙”起了光绪与道光两个皇帝。

  罗竹林忙说:“光绪的老爷爷是道光,依我看,光叙(绪)不行,还是倒(道)光好!”说完,把桌上的几碟菜全倒进了几个长工的饭碗里。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小故事3:忙捉虱子
  罗竹林到谷大肚家打长活,上工的头一天,天还不亮,谷大肚就早早起来叫他下地,可等了半天也不见罗竹林出来,就又不耐烦地嚷起来。

  罗竹林说:“我早就起来了,正在忙着捉虱子呢。”

  谷大肚说:“胡说,这会儿天还没亮,黑灯瞎火的看得见捉吗?”

  罗竹林反问道:“既然看不见捉虱子,那叫我这么早下地,就能看得见干活吗?”

  谷大肚被问哑了。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趣的小故事篇4:半文铜钱
  清朝,枝江县县老爷听说杜老幺聪明滑稽,就找到他说:“本县倒想试试你的功夫,你敢跟本县打官司么?”

  杜老幺说:“打官司得到荆州府,我半文钱都没有,怎敢上路呢?”

  县老爷说:“你有半文钱就敢上路?那好,来人哪,跟他斩半文钱来!”

  手下就把一文铜钱斩成了两半。杜老幺接过半文钱就走。到了荆州府,杜老幺状告枝江县老爷:“身为百姓父母官,目无王法好大胆,乾隆通宝劈两半,不断也得先撤官!”

  那县老爷的乌纱帽当时就被摘啦!

有趣经典的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有趣的中国历史典故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有趣经典的中国历史典故大全5篇,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有趣的历史典故【1】

曲高和寡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释义】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也比喻说话、写文章不通俗,能够理解的人很少。

【历史典故】

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唐勒、景差等人共同继承和光大楚辞。虽然他的成就不及楚辞的创始人屈原,但在同时代人中,他的成就是最高的。他在楚襄王手下做事,由于文才出众,遭到了许多人的妒忌,这些人不断地在楚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襄王本来不相信,但听多了也就开始怀疑了。

有一次,楚襄王问他:“先生最近有行为失检的地方吗?为什么有人对你有许多不好的议论呢?”宋玉据理力争,清楚地向楚襄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楚襄王听了他的话,不禁疑惑地说:“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与你不和呢?”宋玉若无其事地回答:“请大王宽恕,听我讲个故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起了还 算通俗的《一一阿》和《薤露》,城里跟他唱的要比开始时少多了,但还 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格调比较高雅的《一一春》和《白雪》,城里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最后,他唱出格调高雅的商音、羽音,又杂以流利的徵音,城里跟着唱的人更少了,只剩下几个。由此可见,,唱的曲子格调越是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圣人有奇伟的思想和表现,所以超出常人。一般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楚王听后恍然大悟。

有趣的历史典故【2】

齐桓公养祸害己

【出处】《史记齐桓公世家》。

【释义】祸:祸害,这里比喻一奸一臣。不及时铲除坏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历史典故】

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一宠一爱一,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一奸一臣。

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一习一性一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一奸一诈,一精一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一乳一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一爱一他胜于一爱一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一宠一信竖刁,对易牙也恩一宠一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一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一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一宠一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后来,齐桓公病倒在一床一,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有趣的历史典故【3】

口蜜腹剑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释义】比喻人嘴甜心毒、一幌战普

【历史典故】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他能书善画,但品德低下,忌才害能。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给予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谄媚奉承,竭力讨好其一宠一信的妃嫔以及心腹,取得她们的欢心和支持。李林甫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但实际上,他一性一格一幌战苹30抵泻θ恕S幸淮危白鞒峡业难佣酝爬钍手担骸盎匠霾罅炕平穑绻芄豢沙隼矗涂纱蟠笤黾庸业牟聘弧!

李适之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玄宗相信了他的话,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一爱一国的臣子,反而逐渐疏远了李适之。日子久了,大家就发现了他这种伪善,于是在背地里说他“口蜜腹剑”。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有趣的历史典故【4】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历史典故】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范蠡和文种。

勾践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就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弃政经商去了。他出走之后,给文种写了一封信说:“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以为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可是,勾践并没有放过他。一日,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种,问道:“先生曾以灭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剩下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种说:“我看不出它们还 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属镂”的利剑。

文种明白,勾践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有趣的历史典故【5】

掩鼻之谗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

【释义】本意指遮掩了鼻子,泛指女人因嫉妒而进谗离间加害别人。

【历史典故】

战国时,楚怀王沉迷于生色犬马,整天和她的一爱一妾郑袖游宴,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后来,魏国国君为了讨好楚怀王,也为了腐蚀他的斗志,献给他一名绝世美一女,楚王非常一宠一爱一。

夫人郑袖顺承楚王之意,也很喜欢新来的美人,她为美人购来衣物,备下宫室卧具,任美人选择,其喜一爱一美人的程度超过了楚王。楚王知道郑袖不嫉妒美人,很感激她。这时,郑袖对美人说:“大王很喜欢你的漂亮容颜,但不喜欢你的鼻子,你以后见了大王,就用手掩住自己的鼻子。”美人照郑袖说的办了。楚王见美人一到自己跟前就掩鼻子,就向郑袖询问原因,郑袖遮遮掩掩地回答不知道。楚王一再一逼一问,郑袖回答说:“不久前她曾说大王身上有臭味,她闻见难受。”楚王听了非常生气。

次日,楚王又召郑袖、美人三人同坐,郑袖事先告诫楚王身旁的人说:“大王今天如有命,必须立即执行。”三人坐下后,楚王让美人靠前,美人又遮掩了鼻子,楚王勃然大怒,下令割掉美人的鼻子。当然,没有鼻子的美人再也不能与郑袖争一宠一了。

盘点五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中国古代的五个有趣历史故事,相信每一个都是大家喜欢的,大家也不妨看一看你知道几个呢?

一:第一个皇后不是秦始皇的老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后,肯定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皇后,但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秦始皇虽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当年秦始皇并没有立皇后,这个事情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谜团,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当年和大臣吕不韦来往密切,所以民间也有传说,秦始皇是赵姬和吕不韦的孩子,并不是秦始皇父亲子楚和赵姬所生,关于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这个事情,我想可能和秦始皇小时候母亲的经历有关系,导致了秦始皇不再相信女人,所以后面就连公子扶苏的生母是谁,史书上都没有确切的记载,所以直到秦国灭亡,直到后面的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都没有立皇后!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1.jpg

二:圣旨的颜色!

说到圣旨,相信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真正见过圣职的人,估计没有几个,但是说到圣旨的颜色,我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黄色或者是金黄色,因为现在很多电视剧里面演的甚至都是金黄色或者是黄色,但其实真正历史上的圣旨分很多种颜色,并不是只有金黄色或者是黄色,并且真实历史上的圣旨颜色和你的官阶品级直接挂钩,一般如果你是五品以上的官员,那么可能会是金黄色的圣旨,如果你是五品以下的官员,可能就直接是白色的白绫,并且我们熟知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是明朝以后的圣旨上面才会这样写,在明朝之前,甚至上并没有这一句话所以现在大家看电视的时候,也要带着一定的理性心理去看!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2.jpg

三: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

黄帝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中最主要的一个人,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开始实行了皇帝制度,这一制度从此一直延续到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清朝,中国封建皇帝制度一共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时间,中国历史上大约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那么这其中哪一个才是活得最长的皇帝呢?

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了89岁,但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赵佗,据记载赵佗从公元前203年继位,一直活到公元元前137年,赵佗这一生活了103岁左右,赵佗年轻的时候是秦朝的一个大将军,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赵佗当年是随行的副帅,战争胜利后,赵佗便留在了这里,赵佗一共治理岭南81年,他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137年的时候去世,所以赵佗才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3.jpg

四:唐朝时期熊猫就出国了!

熊猫是中国的一级国宝,现在很多的外国都希望引进中国的熊猫,就是因为熊猫憨态可掬的表情和动作非常讨人喜欢,所以我国在外交上也经常向一些国家“外借”熊猫,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现代才发生,中国历史上最早“外借”熊猫发生在唐朝,去《旧唐书》记载,公元前685年,日本遣唐使来华访问唐朝,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当时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其实实际掌权的是武则天,为了表示自己大国的友好,就送给了日本的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并由遣唐使一并带回日本,这个就是最早的“熊猫外交”!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4.jpg

五:为一个因为“古稀之罪”被处死的人!

曾经在乾隆年间发生了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例,公元1781年的时候,已经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铨,为了给自己的父亲申请一个从祀文庙的待遇,于是他就上书乾隆,但随后就被乾隆判处了死刑,原因是当年尹嘉铨在奏折中说自己是古稀老人,在这之前乾隆已经诏告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乾隆用了古稀老人这个称号,肯定是不允许其他人在用这个称号,所以尹嘉铨的这个行为就是公然与皇帝抢名号,最后乾隆直接把尹嘉铨判出来绞死,罪名就是古稀罪,尹嘉铨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古稀罪处死的人!

来源:中国历史网   原标题:盘点五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看一看你知道几个?


盘点历史上10件你不知道的有趣事儿


中华历史上下有五千年,在这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不过能被史书记载下来的是很有限的,毕竟现如今的史书也就那么多,而且距离我们越早,史料越少。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生活在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不仅记录了他生活朝代的历史,还记录了之前的历史,不过这个历史是由他人叙述的,再加上自己的加工处理,所以可能会和真实的历史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过,如果没有司马迁记载,很多故事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故事有些是很残酷的,因为包含着朝廷变革,战争的洗礼。有些记儿儿实史书会将很多残忍的情景描写的淋漓尽致,看了这种书容易情绪低落,还有可能会做噩梦。当然历史上还是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有一些被及时记录了,我们这些后人有机会可以看到。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5.jpg

一、管仲发明了青楼
管仲是春秋战国时期之人,他早年经历了很多,他的职业生涯也是经常岌岌可危。在这样子的情况下,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努力充实自己,最终将齐国变得很强大,齐桓公也称为春秋战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位国公。

管仲还有一个美名,他就是妓院的祖师爷,原来青楼不是女性提出来的,而是身为男性的管仲提出来的。那时候女子俘虏和奴仆特别多,为了给她们安排一个去处,同时也可以挣到钱,就把这些女子安排在青楼,去服务于那些空虚寂寞的男子。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6.jpg

二、男版东施效颦
古代最为有名的美男子名叫潘安,我们现在形容一个男子长得美会说他“貌比潘安”,足以证明潘安是靠美貌征服这个天下的。

每次他外出,那些女子就会非常激动,在他的车上扔各种刺绣和水果,只为得到他的青睐。有一个丑男名叫左思,为了享受到潘安一样的待遇,他模仿潘安出行,结果迎接他的只有唾沫星子。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7.jpg

三、为追星而改名
西汉有一个人物叫作司马相如,不过他的本名不是这个,是一个非常低俗的名字,名叫“司马犬子”,完全不符合司马相如未来的理想,为此他就把自己的名字按照偶像——蔺相如的名字去改。不过司马相如还是辜负了深爱他的卓文君,妥妥一个渣男。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8.jpg

四、秦始皇并没有统一天下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帝王,他统一了六国,为什么不说他统一了天下,这是因为还有一个小国卫国没有消灭。不过最终这两个国家一起灭亡了,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9.jpg

五、驴叫葬礼
你听说过葬礼上出现驴叫吗?在建安时期,曹丕要的最好的小伙伴去世了,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驴叫,在当时是出了名的。曹丕为了给好朋友送行,叫上大家一起学驴叫为他送行。这件事情在当时成为一个笑谈,毕竟如此古怪的葬礼大家也是第一次见。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10.jpg

六、杜甫很忙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世主义诗人,在杜甫诞生一千三百周年的时候,一个关于他的涂鸦传遍网络界,从而引出了一个新句子“杜甫很忙”,不过杜甫确实闲不得,因为他的父亲叫作杜闲。在古代,子女对父母的名字是有很多忌讳的,“杜甫很忙”这句话刚好歪打正着。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11.jpg

七、史上吃巧克力第一人
巧克力在我们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在清朝时期可是珍贵的舶来品,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吃巧克力的应该就是康熙皇帝。没想到堂堂皇帝也喜欢吃巧克力这种甜食,当传教士送给他巧克力是,那简直就是高兴的不得了,也许这就是甜食的魅力,这也是很多爱美女子又爱又恨的东西把。

八、老公?太监?
古代夫妻双方是互称相公和娘子的,和我们现在称呼为老公老婆明显不一样。在古代可千万不要叫你的相公为老公,要不然他会气死的,因为那时候的老公代指太监,谁会愿意成为一个太监呢?时代不同,同样的字所赋予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要选择恰当的词语,要不然得罪人了都不知道。

九、唐朝的大人指的是爸爸,而不是上级

十、宋朝男人喜欢头上戴花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4 14: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2年10月15日晚7时许,患病卧床在家的陈独秀,被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在陈独秀居住的房间内,查抄各种文件及中、英、俄、日文书籍几大箱。

  • 陈独秀是被叛徒谢少珊①出卖被捕的。谢少珊是陈的秘书和联络员。
  • 陈独秀被捕身患胃病,被拘入巡捕房后,又被送至工部局医院就诊,诊断为“无大碍”。
10月17日上午10时,由工部局第一特区法院审讯陈等。陈独秀“着青色衣服,面黝黑,两鬓斑白,上庭态度镇静,因病准其坐下受审。陈侃侃而谈,对‘昔年从事教育,近则从事著作,亦供认不讳’”。因这次逮捕陈独秀的行动是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与上海市公安局协同进行的,上海市公安局以陈等多人并不在租界管辖范围内,要求引渡陈独秀等;陈独秀等“数度请求拒绝移提,卒无效”,“历一时之久”。下午5时再开庭,由庭长宣布移交上海市公安局。
南京的《中央日报》、天津的《益世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于10月17日最先报道陈独秀被捕消息。
10月17日当日,上海市长吴铁城3次密电和快邮代电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告之逮捕了陈独秀等的经过。
同日,陈独秀被捕的信息,用无线电从上海传播世界各处以后,全世界的各大都会,尤其是像莫斯科、列宁格勒、柏林、汉堡、布鲁塞尔、莱比锡、伦敦、巴黎、纽约、东京这些地方报纸,都热烈地载着从东方传来的信息,“比起汪精卫出洋这一消息来,是前者好比霹雳,后者好比蚊鸣了”。
10月19日晚,陈独秀、彭述之两人由上海“市公安局派探警等,押登汽车至北站,乘十一时夜车解交首都卫戍司令部讯办。闸北五区警署临时特派保安大队一排,在北站特别戒备,以防不测”。
10月20日晨7点半,陈独秀、彭述之被押解到南京下关火车站,陈独秀“在京沪火车上酣然入睡,若平居无事者然”。国民党中央党部派两人前往车站交接,旋即分乘两辆大汽车,解至南京羊皮巷国民党军政部军法司羁押。“陈独秀年已半百,面带病容,彭年较轻,态度安闲。陈彭入军政部军法司禁闭室后,即进午餐。惟因天气渐凉,在沪仓猝被捕,随带衣被无多,函请当局添购衣被,该司据情,转呈中央党部请示办法,当拨洋一百元,作陈彭两犯添置衣被之用。”
从10月18日开始,包括《中央日报》及民国四大民报《大公报》、《益世报》、《申报》在内各类报刊,除刊登陈独秀被捕、引渡、押解的细节外,开始报道各方面的反应,有呼吁“为民除害”的,有言“保护读书的种子”的,并连篇累牍地介绍“共党巨头”陈独秀其人其事。
10月21日,湖南省立通俗教育馆馆长朱肇干快邮代电,要求严办陈独秀。
10月22日,国民党司法部总长罗文干致电身在武汉的蒋介石,要求“请将陈独秀案付司法审判”。罗文干是留学英国的,当时还兼任外交部长,坚决主张抗日。
10月23日,蔡元培、杨杏佛、柳亚子、林语堂等文化名流,致电国民党中央党部、政府,“伏望矜怜耆旧,爱惜人才,特宽两观之诛,开其自新之路,学术幸甚,文化幸甚”。
10月23日,蒋介石“漾电”:“陈彭等所犯之罪,系危害民国生存,此种罪行,在法律上早有明白规定,为维持司法尊严,应交法庭公开审判”。
同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37期刊登《取消派领袖亦跑不了,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文章:“蒋介石不一定念其反共有力网开一面许以不死或者还会因祸得福作几天蒋家官僚呢!
10月24日,国民党中央党部开谈话会,根据蒋介石“漾电”指示,将陈独秀等“决交法院审判”。
同日,胡适等于北平给蔡元培电报:“请就近营救陈独秀。
10月25日晨,柏文蔚到南京,探询当局对陈独秀处置态度。陈曾在安徽督军柏文蔚手下当过秘书长。
10月25日下午3时,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召军法司长王震南“偕陈独秀至军部接见”,“半谈话半讯问”。陈独秀正式澄清,自己与湘赣、鄂豫皖的共产党暴动毫无关系,还向何建议应该联合苏联抗日。何应钦则正式表示,“陈等虽属危害民国罪犯,但以其非现役军人,且犯案地点,又核与民国紧急治罪法第七条前段规定不合”,所以军法司无权管辖,于是命令军法司长王震南,“备文将陈等转解江苏高等法院,公开审判”。何应钦又拿出宣纸,请陈独秀写字,陈独秀当场题词:“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写了一幅岳飞的《满江红》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10月26日上午10时,陈独秀、彭述之由军法司押解至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关进了曾关押牛兰的那个第二号房间:内有行军床二张、洗脸架一张、小方桌一张、方凳两张等。陈独秀在候讯屋被允许与记者见面。陈独秀带着浓浓的安徽怀宁乡音说:“在狱之人,我无所望,唯一要求,即望当局予以公开审判。”当记者问到是否要请律师时,陈独秀说他没有钱,“请不起律师,我这件事不是法律上手续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后章士钊、张耀曾、董康均表示愿意免费出面为其辩护
同日,各大报纸争相报道陈独秀一案。《中央日报》:“陈独秀等决由苏法院审理,办理手续循牛兰案②之先例。俟陈病愈即定期载京开审。”
同时,《晨报》第四版《各方积极营救》一文中,首次提到“关于救陈运动”之说。
同日,国民党湖南长沙市执委会第十九师特别党部暨七十九师特别党部筹委会拍发要求将陈独秀立处极刑的电报。
10月28日上午9时半,第一次“庭审”陈独秀、彭述之,至11时。
10月29日,国民党南京特别市执委会决议:“呈请中央依法惩办共犯陈独秀等,不准保释,并电全国一致主张”。
10月29日,胡适在北大演讲《陈独秀与文学革命》,声援并呼吁营救
10月30日,国民党七十九师要求严办陈独秀。
10月31日上午,蔡元培至看守所探监,“并赠书籍水果”。
10月31日,第二次“庭审”。
11月1日《大公报》报道:“宋庆龄由沪抵宁 旋又抵汉 为陈独秀事 欲访蒋介石夫妇”。《世界日报》第三版报道:“闻宋庆龄世(三十一日)来汉,寓址不明,任务未悉。”“宋庆龄飞汉,或系仍为牛兰奔走,冀邀特赦。”
11月1日中央苏区《红色中华》38期登载:“不幸而言中 陈独秀要当蒋介石的反共参谋了!不信,你们等着。”
11月2日,国民党陆军二十七军特别党部筹备会要求严重处置陈独秀、彭述之等危害民国罪。
同日,蔡元培在访见宋子文、朱家骅后,再次至看守所探监。同日《中央日报》第三版《市党部警告蔡杨赤匪遍地胥受陈独秀之赐 包庇共犯不啻为反动张目》。
11月3日,国民党十九师特别党部、国民党湖南邵阳县执行委员会、国民党陆军五十三师、国民党山东邹县党部纷纷发出关于严办陈独秀的代电。
同日,《世界日报》第三版报道:“章士钊受陈独秀聘任 将赴京出庭代陈辩护”。
11月4日《中央日报》第七版报道:“闻陈、彭二人,业已聘定平章法律事务所彭望邺吴之屏及章士钊等三人,为辩护律师,担任出庭辩护。其委托书于昨(三)日下午两时签订。”
11月5日《中央日报》第七版报道:“陈等现在看守所中,前患病恙,经延医诊治,已日就痊愈,外面探视,均经检察官禁止”;“证据调齐即结侦查手续”。
11月8日《中央日报》报道:“陈独秀案 昨开二次侦查庭”,“由检察官朱儁讯问书记官孙增厚记录,自二时半至四时,历时九十分钟始毕”。
11月14日《红色中华》第二版报道:“国民党军法司传出消息,陈彭在狱中颇为安静。每日阅《党义》书籍(陈先生从此皈依蒋介石了)……蒋介石安得不拍手称义也哉!
11月15日《中央日报》报道:“陈独秀案苏法院昨”“开第三次侦查庭,由前承办牛兰案之苏高法院检察官钟尚斌审讯,主任书记官孙增厚记录在案,历两小时始毕事”。
自10月29日胡适在北大的演讲《陈独秀与文学革命》并于次日刊登在《独立评论》上后,陈之故友、社会名流等纷纷著文全面介绍陈独秀。
最全面反映对陈独秀的舆论评价,也是这次救陈运动组成的主干内容,要数陈东晓编印于是年12月5日的《陈独秀评论》一书。此书共收入当时各界对陈的评论26篇(附录一篇即《陈独秀案起诉书》包括与陈案十人的分别《起诉书》)。其中所收26篇文章中,有6篇系反对与否定陈独秀的,20篇是肯定陈独秀的。足见编者救陈独秀之良苦用心。
12月8日,爱因斯坦给蒋介石发电报。
电报说:“(陈独秀)是东方的文学明星,不是厄运,也不是俘虏,请释放他。”

12月21日《红色中华》载文“陈独秀取消派叛党!反共!且听蒋梦麟道来。”“陈独秀叛党后,投降到资产阶级去做走狗,充当‘反共’先锋”
1932年12月31日,陈独秀一案10人(除去王晓春一人查无实据不予起诉外)被国民政府江苏省高等法院检察官朱儁提起公诉。
1933年2月20日,陈独秀在狱中自撰了5000余字的《辩诉状》。其中针对江苏高等法院起诉书列举他的罪名是“以危害民国为目的,集合组织团体,并以文字为叛国宣传”。罪证则是从他住所抄得的566余本马克思、普列汉诺夫、考茨基、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等的著作及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油印刊物、决议等书籍、材料和文件。对此,陈独秀用狱中书写《辩诉状》予以辩驳。他在庄严的法庭上当众大声说“竭全国民脂民膏以养兵,拥军队以搜括人民杀戮异己,对日本侵占国土,始终节节退让……”;“国民党政府,以党部代替议会,以训政代理民权,以特别法(如《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及《出版法》)代替刑法,以军法逮捕审判枪杀普通人民,以刺刀削去了人民的自由权利……予现在及将来都无篡夺民国为‘党国’之企图。试问谁为‘危害民国’?洋洋数千言。
此《辩诉状》,连同国民政府对陈案10人的《检察官起诉书》及《章士钊律师辩护词》(1933年4月24日)、南京《中央日报》论文《答陈独秀及章士钊》《章士钊律师答中央日报》(1933年5月5日)和《江苏高等法院判决书》(1933年4月26日)等共六大部分组成的,章士钊编拟的《陈案书状汇录》一书,由亚东书局印制1000本出售,瞬即告罄。不仅取得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同情,而且当即被上海沪江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选为教材,流传于高等学府。
江苏高等法院假江宁地方法院刑庭,于同年4月14、15、20日3次开庭,审判陈独秀等一案。记者及旁听者共200余人到场。
章士钊律师1933年4月14日下午一开庭所作的长达53分钟的《律师辩护词》,从言论及行动两大方面,援引中外古今法制,条分缕析地辩明陈并未叛国。
特别是4月20日的第三次庭审,是公开辩论, 在章律师的辩护词中,有一段说陈独秀“清共而后,独秀虽无自更与国民党提携奋斗,而以已为干部派摈除之故,地位适与国民党最前线之敌人为敌,不期而化为缓冲之集团。即以共产党论,托洛茨基派多一人,即斯大林派少一人,斯大林派少一人,即江西红军少一人,如斯辗转,相辅为用,谓托洛茨基派与国民党取掎角之势以清共也,要无不可。即以此论功罪,其谓托洛茨基派有功于国民党也,且不暇给,罪胡为乎来哉?”
但陈独秀彭述之均起立补充声明,章律师之辩护,“全系其个人之意见,并未征求本人同意,且亦无須征求本人同意。至本人之政治主张,不能以章律师之辩护为根据,应以本人之文件为根据”。
直到1933年8月1日陈独秀在给汪原放(方泉)的信,及汪在宁探监时,陈独秀一再要汪“望与行严先生一商,是否可将其中‘清共而后……罪胡为乎来哉?’这一段删去”。
4月26日,江苏最高法院判决书作出对“陈独秀彭述之共同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各处有期徒刑13年,禠夺公权15年,王子平何阿芳帮助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各处有期徒刑五年,禠夺公权七年”等的判决。
审判陈独秀等,依据的是1931年3月1日施行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等。
陈独秀于1933年6月15日写成5000余字的《上诉状》,代表除王子平、何阿方放弃上诉者外的6人上诉,由律师递交最高法院。其中针对1933年4月26日江苏最高法院判决书的判决,结论是:“而判以‘危害民国及叛国’之罪,‘莫须有’三字其何以服天下后世”,法院判决“于理于法两具无当”。
同年6月22日,陈独秀的这份上诉被江苏高等法院驳回。
7月7日,陈独秀又写成《再抗辩书》,进一步批驳检察官对其上诉的答辩书。
9月2日《中央日报》第七版报道:《陈独秀等上诉案 须调集全部案卷 约下月中旬裁判》;10月28日《中央日报》第七版报道:《陈独秀案 最高法院决不开庭 仍用书面审讯》。
1934年7月21日《中央日报》第二版报道:“轰动全国之陈独秀彭述之等危害民国一案,经上诉最高法院,历时已年余。现经最高法院刑庭判决……陈独秀彭述之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各处有期徒刑八年,裁判确定前羁押日数,均以二日抵徒刑一日”。陈独秀等上诉结果是由判定15年改为8年,褫夺公权部分全部撤销。
陈独秀于1934年7月至1937年8月23日的3年多里,在江苏第一监狱即老虎桥监狱服刑。国民党当局为之修缮了优待室。他则在狱中进行了巨大的理论创造和写作。他在狱中所写的著作,除了《孔子与中国》、《老子考略》、《实庵自传》两章等外,还有音韵类《中国古代语音有复声母说》、《连语类编》、《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宋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广韵冬钟江中元古韵考》、《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他》,文字学方面《干支为字母说》、《实庵字说》、《识字初阶》、《甲戌随笔》、《右旁之声分部计划》等,这些著述,多方位地思考中国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他还写出了大量的政论文,大部分在《东方杂志》及其创办并主编的内部刊物《火花》、《校内生活》上发表。
1934年陈独秀在狱中写下了《金粉泪》56首,1936至1937年间被汪原放探监时携出。
1935年秋,国画大师刘海粟从欧洲归来去监狱看望陈独秀。刘海栗以“黄山古松图”画相赠并请陈独秀题字留念。陈独秀自撰对联“海粟先生雅教: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独秀馈赠之。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8月23日陈独秀被“减刑”提前释放,由胡适、张伯苓(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具名保释
陈独秀自8月23日出狱,至入汉的半个月,他拒绝了来自国民党中统局与后来成为大汉奸的周佛海的“低调俱乐部”的引诱和拉拢,并向国民党当局“减刑”3年“以示宽大”的“减刑令”予以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出狱第三天即8月25日发出了在狱中早已写好的给《申报》编辑部的信:“兹读政府明令,谓我爱国情殷,深自悔悟。爱国诚未敢自夸,悔悟则不知所指。……我本无罪,悔悟失其对象,罗织冤狱,悔悟应属他人。以诬蔑手段摧毁他人人格,与自身不顾人格,在客观上均足以培养汉奸,此非吾人今日正所痛心之事乎!
此时,他拒绝了上海托派要他去上海的多次来信,与妻子潘兰珍一起,于1937年9月9日乘船离开南京。


①:据参加托派组织的陆立之回忆:谢少珊、陆立之等,都是国共两党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年青人,1928年底他们一百余人先后回国,因同意托洛茨基对中国革命失败检讨的观点,大都成了后来统称的“托陈取消派”骨干。然而这些“喝洋墨水”的年青人一开始就看不起被称作“老头子”的陈独秀,分成了“我们的话社”、“十月社”、“战斗社”等好几个托派组织,来与陈独秀组织的、同为托派组织的“无产者社”角逐。后来这四个托派组织在托洛茨基的力促下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托派组织,但在1931年5月初选举领导成员时,作为“无产者社”骨干的马玉夫等落选了。马玉夫向租界巡捕房告密,一网打尽了正在开会的所有与会的托派首脑们,只陈独秀因病未出席而幸免。这是1931年5月23日的事。这时托派组织统一还不足一个月。
马玉夫那时并不知道陈独秀藏匿的住址。他叛变后加入了戴笠的“复兴社”特务组织,专司出卖同志、出卖革命的勾当,并在费侠(女)出卖担任陈独秀秘书的谢少珊后,与谢“合谋”,于1932年10月15日,以召开托派组织“临时常委会”名义,通知包括陈在内的5名成员开会,借机逮捕。
开会的地点在谢少珊的住处、虹口东有恒路春阳里210号。谢少珊通知了陈独秀、彭述之、罗世藩、宋逢春、濮德治5人常委准时到会。陈独秀又因胃痛病突发没有出席常委会。马玉夫等按约定时间下午3点多钟直扑谢家,只捉住了彭、罗、宋、濮和谢少珊夫妇。谢少珊叛变并带领巡捕于当天傍晚7点,直接到陈的住处抓住了陈独秀;谢少珊还同时交待多处住址,3天内共逮捕11人,获9大箱各种文件、书籍等。

②:“牛兰案”,即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牛兰夫妇被捕案。牛兰,真实姓名为亚可夫·马特耶维奇·鲁德尼克,1894年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工人家庭。牛兰于1927年春被派往上海,以商人身份作掩护,从事共产国际中国联络站恢复工作。1931年6月1日,共产国际信使约瑟夫在新加坡被捕,英国警察从约瑟夫携带的文件中获得有关信息,遂于同年6月15日在上海租界内逮捕了牛兰夫妇、儿子及保姆。牛兰夫妇从公共租界引渡到南京,移交江苏省高等法院(设于苏州)审理,羁押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住三间优待室,配有法医。牛兰的被捕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营救牛兰夫妇的活动很快演变成一次世界性的运动。中国当时的著名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等,以及国际著名人士爱因斯坦、蔡特金、高尔基、史沫特莱、德莱塞等,以各种方式要求南京国民政府释放牛兰。就在陈独秀被捕前的2个月,也即1932年8月19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一庭以触犯“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的罪名,判处牛兰夫妇死刑,援引大赦条例,减判无期徒刑,移押在南京监狱。此时仿佛“陈独秀案”便是循着“牛兰案”的前例,连住的地方也是一样的(后来连主控陈独秀案的检察官也是同一人)。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4 14: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事儿说来也有意外
庚子年往后,满洲八旗兵的日子不好过了,朝廷基本是不发钱白养着他们了。
好多之前的王公贵族公子哥,开始卖祖产,过上了坐吃山空的日子。
有位姓蔡的二爷祖上颇有些产业,找了家古玩店代卖家里的物件。
一开始都是些古玩玉器之类的,再往后就成了神龛佛像,时间过了几年,就开始卖旧衣服。
古玩店的老板也是见人下菜碟儿,一开始卖好东西的时候,都是他巴巴的上赶着去人家里,掌眼过钱,恨不得求着人家一次卖光,到后来东西差点意思了,就打发人去办,再到后来,蔡少爷混的卖旧衣服了,他就连理都不理了,全都交给小伙计去办。
突然有一段时间,蔡少爷这边画风突变,差人来店里请古玩店老板到家一叙。老板拿不准这位少爷胚子葫芦里卖什么药,就跟着来人去了蔡少爷家。
进门之后蔡少爷也不聊正格的,东一句西一句的闲扯。
正当这古玩店老板有点厌烦的时候,他突然从脖子后面扥出一把扇子,很自然的扇了两下风。
要说这古玩店的黄老板,也是吃过见过的主,一打眼就知道蔡二爷手里这把扇子不是一般玩意儿,不过这时候他也意识到,蔡少爷请他来的真正意图。
应该是想卖这把扇子。
于是笑眯眯的搭话道:“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想到二爷还有这样的家底儿。”
蔡二爷哈哈一笑,跟黄老板说,自己虽然是个败家子,可也得知道深浅,不能把好东西一下败坏光了,要不后辈儿孙吃什么呀,说完把扇子递给黄老板过手。
黄老板一看,正经的沈石田细笔扇面,这可是上品的好玩意。心说怪了,这些富家子弟卖东西,一般分两种,一种叫穷卖,就是俗称的吃老底,一种叫富卖,一时周转不开救个急,蔡二爷这都穷卖了快十年了,怎么突然又富卖了呢。
心想着,又不由得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踩高就低的太邪乎,要不这好东西落不到自己手里。
给了个差不离的价格,黄老板就撤了。
后来隔三差五的,蔡二爷这就能蹦出些好东西。不过这些东西蔡二爷在要价上一点都不含糊,总是要高价,让你弃之可惜,收了又没大利,古玩行讲究的是简陋,这种平出平进的买卖,顶多是赚名头,让行内的人知道,某某家又得了件宝贝……做这种买卖,钱得赚,面也得有,蔡二爷之前的东西,都属于赚钱,可现在突然在价儿上不撒嘴,就都成了赚面儿的买卖。黄老板总有种打掉牙往肚里咽的感觉。
搞的伙计都说,这不显山不漏水的,蔡家就靠吃老底,几辈子都吃不清。
后来有一次黄老板去北京一家同行家里做客,两家买卖平时有走动,还时不时的串串货。
黄老板看到在这家店里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叠八片羊脂玉板雕的《金刚经》,他问店主,这东西是哪来的,人家告诉他是刚收上来的,他又问人家是打哪收的。
这可犯了行内忌讳,未免有呛行之嫌。见人家不搭话,黄老板问:“这东西是不是一个姓蔡的人送来的。”
主家老板点头称是,说这物件,正是蔡二爷出手的。
黄老板告诉这店主,这东西是蔡二爷打他那买的。
正好这时候他带着从蔡二爷那刚收的一副字画,赶紧让人拿出来给主家掌柜的掌掌眼。
结果画轴还没开全呢,人家一摆手跟黄老板说,甭看了,这东西是我卖给蔡二的。
还说为了处个长关系,基本没赚钱,成本价卖的。
这时候两家老板气的直拍脑门,敢情这俩古玩行里的老司机,被蔡二爷给玩儿了。
后来黄老板跟手下人交代,往后蔡二再来卖东西甭搭理他,这孙子久病成医,卖东西卖成精了。
一般买卖家治不了他这病。
原来蔡二爷在败光了家产之后,一直干的都是倒买倒卖的事,把甲古董店的东西,高价卖给乙古董店,从中赚取差价。
他要是早年间脑子就这么好使,也不至于把家产败光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故事?-1.jpg
苏老师特别喜欢给人写信,而且以短小精悍见长。
有一次他跟一朋友那借了幅画拿回家观赏,后来这画被另一位朋友借走了,他就赶紧给主人家写了封信,表明缘由,让人别着急。后来这封信还被流传下来,收藏在现在的台北“故宫博物馆”里。
这就是著名的《一夜帖》
在之后他这朋友的哥哥去世了,苏轼又给他发了个短信,以示慰问,并且对自己不能亲自参加葬礼表示遗憾,他在信中写到:“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洒一担,告为一酹之。苦痛,苦痛。”
除此之外,还嘱托朋友,要帮助哥哥照顾三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厚道关切之意,跃然纸上。
苏轼跟朋友的来往记录中,也有很多历史大事件,比如他重回大宋政权中心后。
安慰被贬官出外的朋友章惇,以自己多年实践经验,告诉他不要气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且坦言自己早有归隐之意,眼下虽然又入朝堂,却不如之前闲云野鹤的清净洒脱。
他深知章惇的性情,知道章惇是个非常想有作为的人,于是苏东坡言辞诚恳劝解章惇,让他先放平心态,不要因为情绪闹出病来,到时候就啥作为都不会有了。
章惇却没有苏轼一般豁达的胸襟,他把苏轼的同情理解成了世态炎凉的嘲讽,在后来章惇得以重新任用,甚至一度官至宰辅,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苏老师贬黜到了惠州。
对苏轼来说,那个时代没有手机,或许是他最大的遗憾,否则就能每天寄怀于朋友圈,再开个微博,啧啧啧,他肯定能成网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7 05: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