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1|回复: 5

历史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浅谈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5 13: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 兰台历史 ,欢迎关注~

前几日上午上课,某位老师提到了参考文献的问题,也就涉及到学术规范问题,谈到此,便想到了使用格式问题,大多数本科生对此怕是陌生一些,对于笔者而言,在本科期间曾因此受到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多次批评,印象比较深的有几处,一是对析出文献格式处理不精细,二是文后参考文献“胡乱引用”,前者类似于一篇著作中有众多合集,引用时要加以区分细辨,后者多是我当时为了凑文后参考文献数量,“大引特引”,致使质量参差不齐,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引了一篇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文章,被老师斥责,如此垃圾水文就不要出现在台面上了,还有一位同学,写兰州地方史吧,引用了兰州史话一书,也遭到同样斥责,此后我便有感触,不可为多而多,要加以筛选,求精为上。
而本文所提的参考文献,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就是页下注和文后,前者常见于史学期刊和毕业论文,后者多见于大学学报,其标注各有不同,以一篇文章为例。
页下注格式:
①吴彤:《论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创立》,《史学集刊》2020年第6期。

参考文献格式:
[1]吴彤.论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创立[J].史学集刊,2020(6):1—10.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种格式,笔者记不太清了,这种格式属于夹杂在文中,以括号的形式加注,因过于冗杂,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很少能见到这种引用。
评论有补充,我对古代史关注减少,研究动态确实是这种形式。

最后,附录《历史研究》所公布的参考格式。
(一)非连续出版物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1)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1页。
  (2)序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示例: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页。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3)责任者层次关系复杂时,可以通过叙述表明对序言的引证。为了表述紧凑和语气连贯,责任者与文献题名之间的冒号可省去,出版信息可括注起来。
  示例:
  见戴逸为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编、王灿炽纂《北京安徽会馆志稿》(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所作的序,第2页。
  4.古籍
 (1)刻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版本、页码。
  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下同。页码应注明a、b面。
  示例: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3,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9页a。
  (2)点校本、整理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整理本”。
  示例:
  毛祥麟:《墨余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3)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影印本”。为便于读者查找,缩印的古籍,引用页码还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5,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太平御览》卷690《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4)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次/丛书项(选项,丛书名用书名号)/版本或出版信息/页码。
  示例: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影印本,子部,第88册,第73页。
(5)地方志
  唐宋时期的地方志多系私人著作,可标注作者;明清以后的地方志一般不标注作者,书名其前冠以修纂成书时的年代(年号);民国地方志,在书名前冠加“民国”二字。新影印(缩印)的地方志可采用新页码。
  示例:
  乾隆《嘉定县志》卷12《风俗》,第7页b。
  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疆域》,第10页b。
  万历《广东通志》卷15《郡县志二·广州府·城池》,《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影印本,第42册,第367页。
(6)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清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
  《旧唐书》卷9《玄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233页。
  《方苞集》卷6《答程夔州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标点本,上册,第166页。
  (7)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
  示例:
  《清德宗实录》卷435,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6册,第727页。
  (二)连续出版物
  1.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
  示例:
  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汪疑今:《江苏的小农及其副业》,《中国经济》第4卷第6期,1936年6月15日。
  魏丽英:《论近代西北人口波动的主要原因》,《社会科学》(兰州)1990年第6期。
  费成康:《葡萄牙人如何进入澳门问题辨证》,《社会科学》(上海)1999年第9期。
  董一沙:《回忆父亲董希文》,《传记文学》(北京)2001年第3期。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黄义豪:《评黄龟年四劾秦桧》,《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7年第3期。
  苏振芳:《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学思考》,《福建论坛》 (经济社会版)1996年第3期。
  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2期。
  倪素香:《德育学科的比较研究与理论探索》,《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早期中文报纸无版次,可标识卷册、时间或栏目及页码(选注项)。同名报纸应标示出版地点以示区别。
  示例: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年8月22日,第2版。
  伤心人(麦孟华):《说奴隶》,《清议报》第69册,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第1页。
  《四川会议厅暂行章程》,《广益丛报》第8年第19期,1910年9月3日,“新章”,第1—2页。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年8月14日,第4版。
  《西南中委反对在宁召开五全会》,《民国日报》(广州)1933年8月11日,第1张第4版。
  (三)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年6月,第9页。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四)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标注顺序: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5 13: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5 13: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史研究动态》还在用夹注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5 13: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5 1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引文规定吧[拜托][不抬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7 05: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