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中文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43|回复: 20
收起左侧

我的家族史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6 1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书中的百年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与其他民族相比,少了些宗教情怀,我们民族没有宗教作为精神依托,但我们的人生并不虚无,仍然充实而丰富,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意识、有很强的历史关怀,历史在我们人生中就特别重要,历史关怀让我们人生有了个寄托,我们也就成为悠悠历史长河中的一员了,而我们的历史正是由无数回忆录所构成的长河,我们对他们的回忆,既是对他们的纪念,表达慎终追远之情,也让历史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走进家族史的门扉,细细地倾听老辈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着百年来的家族过往,恍然间发觉,我的家族史竟也是一部小型近现代历史变迁的缩影。实际上,谈起我的家族史能够追溯到的也就是近百年的历史。提起过往,就连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都只是忆起其中一二,更遑论我了!不过,透过他们的言语我仍然能够发现,百年的时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虽是短暂,对于每个家族却是几代人生活的传承与积淀。风云变换中无数个中国家庭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历史当然也在见证着每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而我的家族怎能独善其身?由于我的家族并未绘制族谱,祖父母又年岁过大,因而,关于家族史的回忆只得更加侧重于外祖父母一家,好在两家基本都在一个镇上。通过对两大家族的回忆,企图还原当时历史沉浮中平凡小人物的那些平凡小故事。
小山村的发展史同样是我的家族的成长史。家族的世世代代都生长在同一个小山村——天津市蓟州区西龙虎峪镇龙北村,当时的龙北村还隶属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今河北省遵化市),当时的小山村还是一个十分破败不堪的穷乡僻壤。
先是从我外祖父的父亲(曾祖父)写起吧!曾祖父享年89岁,是我记忆中的一位人物。母亲的老式手机中现仍存有曾祖父的照片,他的时间似乎是一直定格在那一刻了!据外祖母回忆,曾祖父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贫农家庭,据说当时曾祖父的父亲在村子里专门给大户人家看坟地来得些口粮,日子很是艰苦。那是一个我们现在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极端动荡的年代,不过,对于那些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那些瞬息万变的历史大地震,我的家族似乎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建国后,曾祖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得益于曾祖父在儿童团作为小民兵的一段经历。由此,曾祖父也成为了当时农村合作社的一名大队长,负责指挥各项事务。当时的曾祖父主要负责河上来往行人、车马、物品等的运送工作,这是因为当时的“草桥”(现已建成“果河桥”)无法承受大水的冲刷,时而不能使用,曾祖父则只好运用船只摆渡过往行人等,主要也是以记工分的形式分得粮食。据外祖父回忆,曾祖父一直免费摆渡,从未收取过任何费用,曾祖父总是说:“佛家讲究‘渡人如渡己’,日行一善总是好的!”
说到外祖母的父母亲(曾祖父母),外祖母的眉眼中总是带着笑意。外祖母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和最大的姐姐之间相差了20多岁,姐姐们婚嫁后外祖母始终在家中照顾曾祖父、曾祖母。据外祖母回忆,她的父亲懂得一些简单的日语,曾在抗日战争时期给“小日本”做过饭,其他便再没有多谈了。可能对于孩子而言,同母亲的记忆总是多于同父亲的记忆吧,当谈到我的曾祖母,也就是外祖母的母亲时,外祖母的话又多了起来。她说,曾祖母出身于中农家庭,父亲是一名医生,江湖人称“麻二先生”,曾生活在一个名叫“莲藕池”的地方,家中虽然算不得大富大贵,却也好过大多数家庭,况且曾祖母家中只她一个独女,因而很是受宠。曾祖母出生于1903年,在我出生的第三年她便离开了,享年96岁。我模模糊糊地记得曾祖母的“三寸金莲”——算是清王朝的封建陋习之一。外祖母说,有着“三寸金莲”的曾祖母既不能走远,也不能走快。据说那时,新娘子下花轿不看脸长得如何,而是先瞧一瞧脚的尺寸,大脚是万万不得的。听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而后心中便是一阵苦涩……后来,我听说曾祖母竟然熟读《四书》、《五经》,心中一阵惊叹。原来,曾祖母是在旁听其表哥的私塾先生讲课时学会的习字、背书。在我看来,虽然我们早已远离了儒家时代,儒者却总是通过其精神内核去克服外在的压力与恶势力,并从中获得一种精神自由。正如“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外祖母和母亲那种淡然处之的人生态度可能也是来于此吧。据我母亲回忆,曾祖母不仅聪慧,却也十分手巧,我母亲便是随了曾祖母的巧手,各种手工活儿做的得心应手。
每次一提到曾祖母的事情,便总是会提到有关抗日战争的那段岁月。具体日期已经记不得了,可能也是因为当时总都是人人自危,无暇顾及今夕何夕了吧。那时的外祖母还并未出生,这些故事都是外祖母从曾祖母的口中得来的,口口相传,传到了我这里。据说,“日本鬼子”进村与否都由村里东山坡和西山坡的“烽火烟”来发布信号。那天上午,天气还不错,一切如常,曾祖母先是望了望东西山坡,后放下心来烧火做饭,正在煮粥的空档,“鬼子”进村了,他们拿着枪驱赶着村民向“石桩子坑”走去(现村里的一个大坑),曾祖母抱着三姑娘,牵着二姑娘胆战心惊的走啊走,终于停在了坑前。据说,那里早已挖好了坑,只等埋人了!日寇在杀人的过程中将一件“血衣”仍在了二姑娘的头上,吓傻了正在跪着的母女三人。终于,活埋了9个人后,一位还算好心的日本兵小声对村民说了句:“快哭啊!你们快哭啊!”这才放过了一众村民。后来,日寇还和村民一起开了大会,不过具体说了什么则是没人记得了。除此暴行外,这些“日本鬼子”还总是强奸妇女、糟蹋姑娘,使得村里的大姑娘们只得打扮成老妇女的模样。二姑娘和三姑娘就是在脸上抹灰、衣服破破烂烂的日子中也算是平安度过这一时期的。
再来谈谈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故事。二老于1970年步入婚姻殿堂,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打也打过、骂也骂过,用外祖母的话来说即“倒也是凑活了一辈子”。当年,由于外祖父未达婚配年龄,村里坚决不给开证明,因此,二老一起过了大半辈子倒是连个结婚证都没有。先来说说我的外祖父好了,刚刚提到外祖父的父亲在河边摆渡,外祖父则是从小便受累帮着干活,因是家中的老大,身上的担子总是最重的。后来,桥修好后,外祖父一家则是靠打渔为生。据外祖父回忆,这一工作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曾祖父只得偷偷在生产队交钱来买工分,分得口粮。就这样,外祖父在河边出生、在河边长大、最后靠河里的小鱼小虾娶媳妇。当时,外祖母的哥哥十分不乐意将妹妹下嫁给一个渔夫。外祖母出生于1949年,刚好赶上“土改”,分得三亩地。据说这些地都是从村里老地主手里得来的,也是听说,在1948年村上竟然将一些老地主活活批斗至死。从这些骇人听闻的故事中也可以发现,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最终当然会走向没落,直至完全消亡。再后来,外祖母提到了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家中的铜、铁类制品全部上交,不得私自留存,家家户户的锅都被收走了,只留了一口锅用于煮饭。小小年纪的外祖父为了守住家中的大锅,坐在锅盖上就是不起身,最终留下了那口锅。当时外祖父7岁、外祖母9岁,上学期间他们的课不上了,反而是到河边舀沙子筛铁。试问这是何等的脱离实际、急于求成?1960年前后,“三年困难期”来临,当时“一天一人三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外祖母只得辍学去山上挑菜,她至今仍然记得教过她的鲁老师和崔老师。文革时期,外祖母凭借自己的读书经验成功当上了社里的民兵排长、辅导员,每天负责教成员们诵读“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白求恩》。当时,她经常跟随村里的红卫兵一起到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县(现河北省遵化市)开会。由此,也就不难发现,外祖母的哥哥为何会看不上身为渔夫世家的外祖父家了。婚后,外祖父刚好赶上“修海河”,虽不是月月要去,不过一个月20元的补助对于当时的外祖父家而言也是十分难得了,外祖父经常用这20元给尚还年幼的我的母亲买一些果子来吃。二老婚后没几年,便赶上了唐山大地震,好在震感不是过于强烈,一家人死里逃生。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祖父家正式承包土地,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大好时期。从这以后,外祖父母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不靠打渔为生。尤其是到了2001年,祖父母家承包了一座大山,更加辛勤劳作直至今日。
老辈们的故事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再来谈一谈我的父母亲。父亲虽是家中的三儿子,却一直承担着老大般的重担。年少时,为贴补家用终日外出打工。1978年改革开放,当时的父亲刚满8岁,据说我的祖父北上经商,贩卖水果未果,终是回了家乡再未折腾,跟他一同回来的还有一辆三轮车,这也成了他自始至终做生意的陪伴,也就是前几年,因着身体原因便不再在村上贩卖水果,总算是歇下了。祖父母一家并未乘上改革开放的东风扶摇直上,生活却也不算困难。而母亲小了父亲1岁,是家中的老大,很早便辍学外出打工了,并不像弟弟、妹妹那样始终读书。父母二人属于自由恋爱,相识于母亲的理发店中,听父亲说,那时母亲十分漂亮,在整个镇上都是十分出名的。婚后,由于父亲家境并不殷实,二人整整还了几年的债。父母结婚的第二年,也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了,我出生了!在我的记忆里,家中的生活水平已经算是十分不错了,用上了村子里都没怎么普及的电话、手机、DVD……房子装修的更加现代化了,也买上了家中第一辆面包车,这么多年家里换了好多次车了,那辆面包车我却总是忘不掉。家中富裕了,母亲总是说:“这都是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候啊!”后来,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母亲以37岁的高龄诞下了弟弟。直到现在她总是说:“我这两个孩子好呀,一个香港回归那年出生,一个奥运会那年出生!”不过,2008年还发生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也是在这一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尽管并未涉足相关领域,我家却也逐渐走向衰落,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威力所在。也就是在近些年,父亲力挽狂澜、拼尽全力终是盖起了小洋楼、住上了小别墅。我渐渐长大、生活也慢慢变化,村子里的路越来越宽敞了、路灯也安排上了、街道也越来越整洁了、村子里的贫困户也越来越少了……
曾经我以为像我家这样的寻常百姓家平常地活着、平淡地走着,历史变迁的影响总该是十分遥不可及的事情。可细细思考后,国与家的命运总是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封建陋习、抗日战争、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国家发展的每一步,我的家族都不曾偷懒漏掉,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国是最小国,家是千万家,国与家共同感受着彼此、共同期待着彼此向好向上向善发展。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6 18: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借鉴吗?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6 18: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6 18: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当年我家也是地主阶级呢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6 18: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亚斯通信三班已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UFO中文网

GMT+8, 2024-11-25 00: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