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12-17 14: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系有多大其实取决于你划定的太阳系的范围。
1. 以柯伊伯带为界:约50天文单位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在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之外黄道面附近、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在距离太阳40~50个天文单位的位置,低倾角的轨道上,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片空虚,太阳系的尽头所在。但事实上这里满布着径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物体,热闹无比,就是柯伊伯带。柯伊伯带上的这些物体的成形:如果按照行星形成的吸积理论解释,那就是他们在绕日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碰撞,互相吸引,最后黏附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体,形成的样子。
2. 以日球层顶为界:约120天文单位
日球层顶,也称为太阳风层顶,是天文学中表示出自太阳的太阳风遭遇到星际介质而停滞的边界。日球层顶半径120个天文单位,厚度0.5个天文单位。日球层顶的另一种可以选择或被接受的定义是:太阳系磁层的磁层顶和银河系的等离子交会的地区。
3. 以奥尔特云为界:约1光年
奥尔特云(Oort Cloud)是一个假设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团,布满着不少不活跃的彗星,距离太阳约50000~100000个天文单位,最大半径差不多为1光年,即太阳与比邻星距离的四分之一。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残余物质,并包围着太阳系。最广为人们接受的假设,是奥尔特云物体其实是在比柯伊伯带更接近太阳的地区形成的,与其它行星及小行星相似,但是由于它们经常被大行星的引力影响,及后被仍年轻的大型气体行星,诸如木星等天体的强大引力将之逐出太阳系内部,使它们拥有极为椭圆或抛物线状的轨道,散布于太阳系的最外层。同时,这个过程也把它们的轨道偏离黄道面,并形成奥尔特云呈球状的形态。一些在远处的天体之轨道又被附近的恒星摄动,使之变为圆浑,并能长期处于太阳的远方。而远离八大行星的物体因不受到大行星的影响,散布于接近黄道面的盘状区中,形成柯伊伯带。这个理论解释了为何奥尔特云不像柯伊伯带和八大行星的轨道一样接近黄道面,而是呈独特的圆球状。
【EAST】太阳系的边缘在哪里?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注释:
- 天文单位是天文学中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一种单位。以A.U.表示,其数值取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78年决定改用1A.U.=149,597,870千米,从1984年开始使用。此常数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系由所测的太阳视差计算得出;60年代以后则据雷达天文观测,由光速和单位距离光行差导出。一般用以计量太阳系中各天体间的距离。
- 光年,长度单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体间的距离,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经过一年时间的距离,为9,460,730,472,580,800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