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3|回复: 5

家里面有没有什么长辈的家族历史故事?

[复制链接]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21:5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里面有没有什么长辈的家族历史故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21: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里有块地叫樊将府,府里有一面墙写着我家的家谱,
我以为我是将军后代,但我爸却说我家祖上是做二皮匠的。
二皮匠是干啥的呢,就是给逝去的人缝合身体。



芙蓉山背后一带有个鸭脚村,村东头的祠堂里埋着我太爷爷的一根针。
太爷爷出门干活总随身带着一个针包。
这针包里头工具不少,但顶顶紧要的,却是一卷红色的线和两根银针。
红线叫「朱砂骨」,价格特别贵,估摸着是因为里头有些什么特殊的物质,总之,入肉后静置一段时间,渐渐便融合在皮肉里,再看不到线的踪迹。
银针名叫「小纵横」,因为上头有一横一竖两条血线,工艺精湛,十分罕见。
小纵横我只在家里见过一根,另外的那一根,据说就埋在鸭脚村祠堂土下十尺的地方,用一个石头盒子装着。
那是太爷爷年轻时候的事情了。
他经过那小村子,缝了点儿东西,结果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将他当作神仙一样看待,差点把他的模样都塑在祠堂里,要世代祭拜。
太爷爷不敢做这种逆天的事情,留下一根小纵横让他们睹物思人,随后不顾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的挽留,跑了。
其实挽留也没用。
我太爷爷不敢近女色,也不能结婚生子。
他收养儿子,儿子再收养儿子,一辈辈收养下来,就到了我爹这里。
这辈分也不清不楚,太爷爷是好几百年前的人了,只因这三个字叫起来顺口,我便跟着我爹一起这样喊。
为啥太爷爷不能结婚生子?因为手上阴气重,损了子孙脉。
为啥阴气重?因为他用朱砂骨和小纵横缝的,不是布,不是皮,是尸。


太爷爷抵达鸭脚村的时候,没人知道他是二皮匠。
这门祖传手艺,我是 18 岁的时候才知道的。
我爹从剧院下了班,翻翻日历,发现我那天成年了,便把我拉到一边,上起了历史课。
二皮匠这职业,其实就是缝合尸体。
细细追溯起来,可能从战国时代就有了。
打仗的时候,前线的士兵在奋力杀敌,后方的人则开始找二皮匠商量价钱:脑袋掉了,缝起来得多少酬劳;脑袋胳膊掉了,缝起来得多少酬劳;若是脑袋胳膊和腿都没有了,那可就麻烦了,没有十来只羊是决计不能办成的。
战事多的年月,二皮匠价格都高。
为了能让家人留个全尸好再入轮回,无论二皮匠怎么漫天要价,都是得给的。
二皮匠挣得多,但福缘薄,往往才过而立之年就因各种原因丢了性命。
可即便如此,还有不少人前赴后继地去干这活儿。
无他,活命而已。
因为我爹是小有名气的话剧演员,我当时还以为他编得头头是道,是在跟我排练新戏。
好不容易等他说完,我连忙放下手中的烧鸭腿「啪啪」鼓掌。
被揍了一顿之后,我才彻底认可了二皮匠后人这一身份。
和平年代,没人知道二皮匠,只有官府里的人在查凶案的时候,才会想起找这样的不入流的业者来缝一缝死者尸体。
但若是连年战争,动荡不安,二皮匠就成了一个热门的职业。
他们缝合破碎的尸身,有时候因为和尚道士忙不过来,还要兼职念一段经,超度亡魂。
挣了这阴气重重的钱,有时候也会换得那些哭泣的人们一点儿真心诚意的感激。
因二皮匠的针线,他们的亲人才有了再世为人、脱离苦海的机会。
总而言之,二皮匠这活计,做起来不容易,说出来也不好听。
平时人见着早躲远了,也不会有这么憨实的二皮匠逢人便自报家门。
我太爷爷长得英俊非凡却也只能装作流浪客,手里拿个干净大碗,看见鸭脚村里好看的大姑娘小媳妇就上前讨一点儿饭。
实际上,太爷爷手上之所以有两根小纵横,是因为他习惯缝合尸身时左右开弓。
这双手运针的技法只有他学得会,别的二皮匠怎么都习不来。
因而,我太爷爷在这个行当里算是小有名气的。
可二皮匠的名气,放在别处没有一点用。
太爷爷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只好说自己是流浪到这里来的。
外头的仗打得厉害,大炮小炮「轰轰」地响,人们看着他那一身灰扑扑的衣衫,自然是又可怜又同情。
太爷爷当天就在村里住下了,就住在祠堂旁边的小柴房里。
晚上觉睡到一半,他忽地被屋顶上的动静惊醒了。
那声音古怪极了,像是有无数匹马「嗒嗒」踏过房顶,兵刃搏击之声、人群呼喊之声,不断地隐隐传来。
太爷爷被吓得不轻,立刻躲进祠堂里,藏在宗祠的灵位之下,瑟瑟缩缩度过了一晚上。
第二天迷迷糊糊醒来,太爷爷立刻出门察看。
他以为自己会看到惨被屠戮的村庄,却发现一切如常,井边的漂亮大姑娘还问他去不去自己家吃早饭。
细细探问,太爷爷恍然大悟。
原来这村子夜间确实常有异响,与十几年前的一场动乱几乎一模一样。
异响刚出现时,村中人人自危,可渐渐却发现那异响对人无甚影响,听惯了,也就不觉得害怕了。
太爷爷啧啧称奇。
他趁着白日天光正好,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发现村中虽然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但不知为何,村人却大多疲惫憔悴,一眼看过去,竟全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老人或壮年人。
鸭脚村的人,虽然过得平安自在,但不知为何寿命全都不长,几乎没有一个过得了 30 岁。
太爷爷有些紧张,他知道这不对劲,可不晓得为何不对劲。
回到自己的小柴房,他翻来覆去睡不好,忽觉稻草堆里有东西硌着自己。
他从稻草堆里挖出半块石碑,发现上头虽然刻着字,但早就被泥土填实,完全看不清楚了。
他手头没有工具,于是翻开针包,掏出两根小纵横,仔仔细细刮去石碑上的旧泥。


石碑上记载着一段十几年前的旧事。
有一对樊姓夫妇,武艺高强,为躲避仇家而进了山,最终在鸭脚村落脚,生活了下来。
那时候山中多盗匪,且个个凶悍,隔三岔五就在各个山头扫荡一回。
鸭脚村人少地少,一直都不受盗匪欢迎,但周围几个山头的大村子都苦不堪言。
樊姓夫妇来了之后,这山里突然冒出了一双雌雄侠客。
两人行侠仗义,专门对付各路盗匪,于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取了不少贼头的脑袋瓜,掀起不小的风波。
因受雌雄侠客威名鼓舞,各个山头渐渐也组织起了不少略懂武艺的村民,凡有散匪到来,敢奋力抵抗了。
后来雌雄侠客的面目曝光,连同鸭脚村人在内,所有人都钦佩不已。
他们为樊姓夫妇打造了一块石碑,要颂扬他们的大功德。
只是还未来得及颂扬,鸭脚村就迎来了一场惨烈的屠戮。
附近山头残余的匪徒集结起来,誓要将樊姓夫妇挫骨扬灰。
听到风声的村民连夜撤走,樊姓夫妇独自迎战,最终少难胜多,死在盗匪的刀下。
村人回村之后,不敢再谈立碑之事,已经刻好的石碑也草草扔入柴房。
还有人小心收拾了樊姓夫妇不成样子的尸首,安置在村西头的山谷里。
如今盗匪已被官府清剿,但当年雌雄侠客的名声却再也无人提起。
太爷爷心中一片唏嘘,正欲将石碑放好,忽见门外站着两位 20 岁左右的青年人,正笑吟吟地看着他。


太爷爷的小纵横是他的独门工具,但朱砂骨却是二皮匠的标志。
那一男一女长相标致,表情严正,朝着太爷爷恭谨行礼。
他俩看到了针包里头那卷血红的朱砂骨,是想请求太爷爷施展「缝人缝鬼,皆无痕迹」的二皮匠本事,去收殓两个人。
太爷爷没料到鸭脚村也有生意,欣然应允。
可等他到了陈尸之地,顿时便呆在了当场。
那是鸭脚村西头的山谷,传说藏匿樊姓夫妇两人尸骨的地方。
当他踏入谷中的一处隐蔽山洞,便在石床上看到了一堆支离破碎的尸身。
太爷爷万万没想到,因这山洞寒冷干燥,成了一处绝佳的藏尸地,樊姓夫妇死去十余年,尸身竟然仍未腐烂。
而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有人惦记着这两位奋起反击的侠客。
那青年男女双双朝着太爷爷下跪,恳求他施展技巧,缝合樊姓夫妇尸身。
太爷爷看着那尸身良久,却不发一语,只问那两人:「尸身不整,魂不能归位。这两人魂魄,如今在何处?」
那双青年男女凄然笑笑,没有作答。
太爷爷跃上石床,先是将两人尸身分别摆好,随后取出针包中的工具,大致将尸块连接。
等到将朱砂骨穿入小纵横针孔之中,缝合才正式开始。
太爷爷先缝合的是樊夫人的双手。
她仍保持着握持武器的手势,但武器早已不知所终。
小纵横先入皮,再入肉,后入骨。
银针灌注了太爷爷的内劲,如利刺戳入柔软布匹之中,穿行毫无障碍。
朱砂骨在青白色的皮肤上一行行缝合、连缀,直到将断口完整对接。
双手缝合完成,随后便是双脚、身体与头颅。
樊夫人头颈分离,脸上更是损毁严重,但双目紧闭,神情安详。
太爷爷缝合她脸上伤痕时异常谨慎小心,左右双手各持一根缀着朱砂骨的小纵横,手起针落,又快又稳。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樊夫人终于缝合完成。
太爷爷大汗淋漓,差点从石床上滚下来。
他抬头正要向那两位青年说明情况,却发现那 20 来岁的女人竟已经容貌全改。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2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家祖上是长工,就地主家里那种,兄弟两后来自己攒钱(是真的,别以为旧社会地主都周扒皮),买了个村,自己当地主。没少救济了父老乡亲。之后有一代和另外一个村的地主儿子相亲,是为了生意,但那家地主儿子特别丑,好像是结了但最后离了。之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的时候一直都是地主。在抗战期间帮八路军躲鬼子,我老家河北山区,在山上猫着,送药品和鸦片(这个事之后细说,别往歪处想),粮食。平时村里也没少救济。谁家要是特别困难,就带回家,当长工,给吃的给住的地,但绝对不养吃白食的,看见家里那些好吃懒做的长工顶多就是骂上几句(就这文革的时候都遭人陷害,妈的,快饿死的时候怎么不想着我家的好)。
抗战时期就已经是传到我太姥爷这辈了。之后悲剧开始了。文革!基本上就是一条线,炸你家祖坟,占你家祖宅,分你家祖产,饿不死就是赏赐。别嫌话难听,事实就是如此。我太姥爷更是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死了,就是打死的。我太姥爷三个儿子,大舅姥爷当年是团长,因为这件事撤职处分,靠着村里最薄的一片地保住了一条命(因为没人分他地,反正那烂地又没人种,给他干刚好),二舅姥爷跑到别的村当学徒保命,而我姥爷作为最小的孩子则是随母亲改嫁,最后改姓为张。我大舅姥爷和二舅姥爷都姓余。
此后又发生了一次意外。就是我姥爷和我姥姥成家之后,又因为当年的记录我姥爷被抓起来要关监狱。然后就开始求人,不求人不行了,当时乡政府铁了心要抓我姥爷做示范。听我妈说是找到了一位嫁到延庆的姥姥,然后她的孩子在北京市里工作,说是个什么书记。最后地方政府一知道这事,立马放了,后来又请吃饭,补偿了一个生产队长当,但我姥爷不是党员,一辈子都不是,村里劝都没用。
这差不多就是我妈家祖上的故事了,至少我只知道这些。鸦片的事是确有其事。因为鸦片抛开它是毒品来说它可以用来麻醉。而当时国民政府是禁止鸦片和反对八路的,这历史都学过。所以如果八路军战士如果受伤有没有麻醉剂,在偏远山区只能是靠鸦片,有人问可以买麻醉剂呀?那会我老家是日占区,鬼子进村扫荡是常有的事,要不然干嘛往山上跑呀,那会山上可是还有熊和狼的。
此外,在我妈家还是地主的时候,家大业大,人丁兴旺,因此到我妈那辈的时候还有很多亲戚在其他村生活。有一些亲戚就开始干坏事了,就是鸦片,大烟,但那个时候,河北农村有很多种大烟的,或者说偏远地区都一样,天高皇帝远,都是一样的。政府不管,不跟着一起干就不错了。当然,干坏事的人都没好下场。老子卖毒万元户,儿子吸毒死旅馆。那亲戚现在不知道还活不活着,但0几年的时候还有他的消息,靠着早年卖毒品的钱开了个驿站,别疑惑,就是驿站,现在农村也还有,尤其是那些赶牲口出远门的人,驿站很重要,要不然牲口没地放,据说还保养过村妇。他也算是“好人不长寿 祸害一千年”里的祸害喽
————————————————————
我爸家的故事。这我是真不了解
我太爷爷是逃婚的。他媳妇是个童养媳,又老又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然后我太爷爷就跑了。后来老家又派人来信说问问这边的情况,把我爷爷的名字续在族谱上了,我大爷和我姑姑我爸的名字也在族谱上,但我这一代还没有,主要是也又断了联系。到我爷爷这代,比太爷爷还生猛。他这一代正好赶上文革,年轻的时候差点挨了枪子,倒不是因为家庭原因。是因为在当时部分地区的红小将是分派系的。两个派系间争斗见血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又没禁枪。然后我爷爷就跑了。跑到县城娶了他第一个老婆,那个奶奶据说家里还是书香门第,生了个儿子;之后我爷爷又碰见了我奶奶,所以我奶奶严格来讲是小三上位。等到了我爸这辈,他小学肄业,之后去北京当兵,退伍后又没一技之长就开始各种当学徒工,装空调,电工,木工,然后就碰见我妈了。我妈当时在北京打工,就投靠在我那位在北京工作的亲戚家里。之后两人就住在一起,然后有一天我爸突然回老家了,因为他小时候我爷爷给他订了个娃娃亲,这我妈肯定不干呀,这是要横刀夺爱呀,也就追去我爸老家了,然后娃娃亲就吹了,再然后我爸我妈在一起了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21: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跟父亲聊天,偶尔会感叹改革开放之初,遍地黄金,很多人抓住机遇成为了土豪。但我想,父亲已经做得不错了,从更长远的家族历史来看,我们是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发展过程中。这个过程虽然坎坷,缓慢,但整体向上就是最好的旋律。
爷爷的爷爷、父亲都是清末时候的人,在那个时候,就是乡村里的一个贫农,给地主们种田打工,能填饱肚子,娶上媳妇,延续香火就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爷爷的父亲在爷爷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没有了父亲的劳力来源,小时候生活的艰苦可想而知。
奶奶上从外逃荒偶然来到爷爷的村庄的。那时碰上日本对广东沿海的扫荡,奶奶跟随者逃难的人们坐上船,糊里糊涂地就来到了爷爷的村庄。
后来嫁给了村里的一个小伙。后来,两人因为各种原因,例如婆媳关系,男人脾气不好,好赌等,两人就分开了。
然后,奶奶就嫁给了爷爷。爷爷凭着一身勤劳,好学,勤劳耕种,农活之余做木工,编竹筐等,支撑起了一个四个小孩的大家庭。
父亲小时候也很聪明,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很快,书法写得很好,可惜因为文革中的种种原因没能初中毕业,以至于错过了后来的高考。
改革开放后,父亲走南闯北,干起了摆地摊,小商贩的活计。虽然运气不好,没有做成大生意,赚到大钱,但收入水平在贫穷的村里至少也是平均水平之上。
爷爷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生存了下来,还娶了媳妇,撑起了一个家庭,这已算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期盼爷爷能在什么学术、政治、经济等宏大领域有什么思想、成就,那个不是能进入那个时代那个村庄,尤其是那个食不果腹的人的事情。
而父亲虽然没有耀眼的成就,但知书识字,凭一己的勇气,足迹踏过了几个省份,做做小生意,也算是在爷爷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自从我知道爷爷的过去如此艰辛,而他没有被苦难打倒,自从我知道我父亲超越了爷爷,成为了一个更有文化且使家庭更上了一层楼,我没有赞同父亲感慨的那些错过的发财机会,他已经做得够好了。而我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工作也还算可以,从家庭的发展来说,至少也算是对父亲的超越。这让我也有一丝心安,也算是没有愧对祖宗,没有阻碍这个家族向上发展的历程。
一个向上的家庭发展故事是非常不错的,以后我会将它告诉我的孩子们。我不要求很高,希望他们也能像他们的父亲、爷爷、太爷爷一样,推动一个向上发展的故事。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2-12-17 22: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的爷爷官至福建巡抚,在之前的长辈曾做过皇帝的师傅(我始终搞不清是哪个皇帝),听姥姥说文革前家里有好多圣旨,文革时都撕了,好多瓷器都砸了或送给乡下亲戚了。现在家里只剩下几件清末老家具了,老家房子要拆迁了,对老家具有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我。对了我妈妈家的家谱是纪晓岚给写的,我还看见过,现在在二舅舅家保存。据说纪晓岚是妈妈家哪辈的女婿,我没具体考证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UFO中文网

GMT+8, 2025-1-18 11: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