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清朝有个道光皇帝,但肯定不知道他有多抠。
道光皇帝曾想过一个绝招——在后宫找茬儿。
以此方式降低嫔妃等级,减少月钱支出。
道光皇帝比普通的老百姓还抠,比如穿衣服,一个月才换一套,平时不吃肉,一定要过节才吃,这不是旧社会老百姓过日子的模式嘛。
下面的嫔妃没有化妆品特供,锦绣的衣服也没有配给,宫里面素衣一片,大清皇宫活出了三线村庄的感觉。
有一回,道光皇帝宣布要为皇后摆寿宴。
大家一听很高兴,因为道光皇帝原本说不祝寿了,这下突然要办,当然是好事一件,宫里也热闹起来。
于是,这些贵族马上备了重礼,进宫祝贺。
过了一会儿,到了吃饭时间,把菜端上来一看,竟然只有一碗打卤面。
你还别不高兴,道光皇帝为此还格外开恩,杀了两头猪。这已经是破天荒了。
但仔细想想,道光皇帝怕是来骗大家的份子钱的吧。
在吃上抠虽然能省钱,可宫里面嫔妃这么多,每月的例钱总是要给的啊,这也是一笔大开支,怎么办呢?
道光皇帝有绝招:降低嫔妃等级。
不同级别的嫔妃月钱不同。
比如最高的皇后,一年的银子是一千两,配十名宫女,而最低的答应只要五十两就打发了,只要配一名宫女。降一级就能省不少钱。
所以,道光皇帝天赋异禀,没事就给嫔妃们降降级。
比如有一位珍妃,镶黄旗人,父亲是广东的按察使。
入了宫之后,一开始是贵人,两年后提了一级,升为了嫔,嫔一年的工资就是贵人的两倍了。道光皇帝心头肉紧了一下,一个月又要多花五十两银子。
过了一年,大概是得到了皇太后的宠爱,皇太后下懿旨,晋珍嫔为珍妃。
从嫔升到了妃,这一下工资又要涨上去,道光皇帝心头在滴血。
说一下这个皇太后,皇太后是孝和睿太后,不是道光的亲妈。
道光是嫡长子,但他妈去世早,孝和睿太后是之后提拔起来的,但道光跟这个后妈感情很好。
当年嘉庆在承德猝死,就没有传下立储密旨,一时之间,大家不知道怎么办,是孝和睿太后从北京传了一道懿旨,说你们别琢磨了,你们也知道,先皇早就定了旻宁(道光)了,你们赶紧让他继位吧。
这一来,道光才顺利当了皇帝,所以道光对这个后妈是很好的。后妈说要提拔一个媳妇,那是要给面子的。
但毕竟是计划外提拔,财务预算里没有这一项。
所以,过一年找了一个理由,把这个珍妃降回了珍嫔,当年册妃的金册、金印收了回来,交到造办处,说你们赶紧给我熔了,我要金子!
过了三年,这位珍嫔就死了,大概也是郁闷死的。
当然了,道光皇帝这么节约,用处是有的,但你要说节约能够强国,那就未必了。
因为管理一个国家有很多的大事要处理,一个皇帝把精力浪费在怎么省钱上,恐怕就没办法对大的事情做出好的决策了。
如果道光皇帝活在一个封闭的帝国里,说不定还能混上一个「中兴之主」的名号,毕竟不乱花钱已经是评价古代皇帝的美德之一,但不幸的是,道光生活的时代,是千古未遇之变局,是一个封闭区域被强迫打开的时代。
英国人老想跑到中国来做生意,尤其是中国人用茶叶、瓷器把银子都赚回了家,再想往中国销售点啥,发现中国啥都不缺。
最后,英国人想到了一个敲开中国大门的东西:鸦片。
谁都知道鸦片不是好东西。
林则徐在虎门一销烟,英国人就趁机打了过来。
清朝这好多年没练过,自然打不过有洋枪洋炮的英国。
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清朝在南京跟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英国开的条件几乎全部照付:香港岛割给英国,开放五个口岸,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圆,等等。
过了十八年,英国人觉得还不够,要求清朝全境开放。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是道光皇帝的儿子咸丰皇帝。
大清朝正忙着消灭太平天国。
这一次,英国拉上了法国,两个强盗冲进中国,火烧了圆明园,抢走了无数的珍宝,逼迫清政府签下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又狠狠捞了一票。
旁边的沙俄趁火打劫,割走了中国一大片土地。
咸丰皇帝没啥感觉,该吃吃,该玩玩,终于把自己玩崩了,三十一岁的时候死在了行宫。
大清朝迎来了帝国的回光返照期。
开启这段时期的是著名的慈禧太后。
临死之前,咸丰交代了后事,搞了一个两位皇后跟八位大臣共同辅政的架构。
两位皇后是慈禧、慈安。
慈安是正宗大老婆,慈禧因为生了儿子同治皇帝,所以也提拔上来当皇后。
咸丰就把自己的两个章「御赏」与「同道堂」分别给了这两个老婆,规定文件的开头盖「御赏」,结尾盖「同道堂」,这样文件才算有效。
当然啦,慈安这个人没什么野心,基本上都听慈禧的。
难搞的是咸丰留下的八个顾命大臣。
临死之前,咸丰凑齐了八个小伙伴: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这里面,最难搞的就是肃顺。
肃顺出身比较低,镶蓝旗人,属于下五旗。
以前没什么事干,穿个旧羊皮褂牵个狗到处逛,结果碰上了老同学墨裕。
墨裕一看,怎么混成这样了?就说你长点心吧,你这样像什么啊?
肃顺答,我是流氓(亡赖耳)!
同学更火了,说你咋没脸没皮的呢?
肃顺答:我是流氓我怕谁(因亡所赖,斯亡赖耳)!
最后同学没办法,介绍他去当官,结果肃顺很会当官,官做得比他同学大得多。
肃顺确实有能力,是当时清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能治腐败,还能重用汉人。
他有个口头禅:旗人里浑蛋多,不能得罪汉人。
肃顺很清楚,旗人中很难出人才了。
所以他重用了很多汉人,曾国藩就曾受肃顺的关照。
那肃顺是不是就完美呢?
不是的。这个人比较苛刻,骂手下的旗人跟骂狗似的,而且办案很严苛,对同僚也不注意搞好团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点独断专横。
咸丰一死,肃顺就专横到慈禧头上去了。
咸丰死了三天,肃顺给慈禧提了一个建议,说以后我们怎么开展合作呢?我起草文件,你们盖章,但文件内容你们别看,更不要改(谕旨由大臣拟订,太后但钤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内览)。
慈禧这一年二十六岁,虽然年轻,但后宫斗争出来的,哪有吃干饭的?
慈禧很早就跟在咸丰身边搞政治了,一听就明白了,肃顺这是把她当成了印泥,文件从她这里过一下,没她什么事。
怎么办?
慈禧情急之下,马上翻出了咸丰的遗诏。
慈禧说,按先帝的遗嘱,你们八个小伙伴是「赞襄一切政务」。
什么是赞襄?就是打下手,帮帮忙。这倒不是慈禧乱说,这八位是赞襄政务王大臣,跟前面的多尔衮不同,多尔衮是皇父摄政王,是摄政,你这个赞襄就想把政务承包了?
肃顺无话可说,只好老老实实同意让两位太后看文件。
这样一搞,不但没成功逼宫,肃顺还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火力,让慈禧下定决心要弄倒肃顺这八个人。
慈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快,她就找到了一个最佳政治盟友。
恭亲王奕,行六,人称小六子。
这个人来头就大了,奕是咸丰皇帝的弟弟,甚至道光皇帝原本要传位给奕的。只是考虑咸丰这个人比较老实,最后才选择了咸丰。
咸丰对这个弟弟十分顾忌,不安排他重要岗位,八个顾命大臣也没他的份儿。
知道自己被排除在未来的辅政班子后,奕很不满。
很快,他就收到一封密信:两宫太后让他赶紧去热河,有重要事情商量。
这个信是怎么送到的呢?说来也是慈禧聪明。
慈禧先让自己的亲信太监安德海跟慈安的宫女吵架,然后贬安德海到北京去扫地。安德海借机回到北京,传递了这一封密信。
奕马上赶到热河,要见慈禧,但不是说见就能见的,因为清朝规定,亲王不能见嫔妃,原因大家都懂的,何况是刚成了寡妇的嫂嫂。
肃顺就拿这个当借口,阻止他们见面。
慈禧不管,说一定要见。最后,肃顺磨不过,还酸酸地说,你们实在要见就见吧。
本来奕说,要不行,你们八个人也一起来见吧,结果肃顺摆高姿态,说我们不去。
于是,奕就跟慈禧密谈了四个小时,就是商量怎么收拾这八个大臣。
很快,奕回京安排一切。
接下来就要回宫。在回宫的时候,本来皇帝需要扶棺的,但慈禧说皇帝年幼,身体不好,让辅政大臣先走。
肃顺也没多想,就让同治先回京,这样一来,最后的把柄也没有了。
回京之后,这八位大臣就被抓了起来。
为什么肃顺这么容易就被抓了起来呢?
主要也是肃顺的人品太差,在朝中没啥朋友,大家都盼着他倒台。
肃顺还想拉拢曾国藩。
可曾国藩是什么人精?他连皇帝都不想当,怎么会插手清朝的家务事。据说,曾国藩收到请求后,用茶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字:妄。
这个事情太不靠谱,我不管。
当抓这八个大臣,宣布他们的罪诏时,八个大臣还莫名其妙地说,我们都没写诏,哪儿来的罪诏?
这就太天真了。
诏书是有笔就能写的,只有印章才是无法复制的。当然,真要复制,一个萝卜就搞得出来。
肃顺在被窝里被抓,被抓时保持了爱骂人的本色,痛斥慈禧是贱婢,最终被押到菜市场斩首。
唉,怪谁呢?谁让你们轻敌,最后败在一个女人身上呢?
慈禧开启了垂帘听政。
这位大姐抓到手里的,可不是什么好牌。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