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了本号开通以来写过评论的历史方面的好书30本,清单如下:
<hr/>
4星|张宏杰《曾国藩传》:从屡试不中到操办幼童留美
曾国藩的一生,从祖上三代说起,重点是平定太平天国,最后一件大事是操办幼童留美。
作者写过好几本曾国藩相关的书,我看过其中一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作者说这本书有一些内容跟以前写的几本是重合的,算是一个汇总。
作者是畅销书作家,以前给我的感觉是比较会讲故事,但是历史学功底稍逊。这本书的扉页上介绍说作者读了一个复旦大学的历史学博士,现在是清华大学博士后。
本书读后感觉依旧是畅销书风格,在向专业学者靠拢,故事不如以前有趣了,书中多了许多资料来源。但是跟真正的学者写的书比如尹沛霞《宋徽宗》、李硕《南北战争三百年》比起来,历史学功力还是差了一些,资料的引用以现成出版物为主,一手史料几乎没提及。历史学学术水平我评3.5星。
对历史细节的还原程度,跟《南北战争三百年》比起来差了不少,比如刚开始兴办团练的时候,军饷怎么来,教官哪里来,如何训练新兵,这些细节完全没提到。
以下是依照书中内容整理的曾国藩主要大事:
1:曾国藩父亲屡次考秀才不中,道光十三年(1833年),44岁的时候跟23岁曾国藩一起考中了秀才。1838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并且成绩优秀,成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任礼部右侍郎。
2: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赴江西主持乡试,路上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回家守孝,年底收到咸丰的命令,要求他兴办团练保卫地方,曾国藩就此开始兴建湘军。
3: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父亲去世,曾国藩请求在家守孝三年,同时向咸丰诉苦要求有地方督抚的权限,否则湘军的军饷太困难,结果咸丰看到太平天国已经不行了,顺水推舟同意曾国藩守孝三年。
4: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天国再度崛起,胡林翼向咸丰奏请由曾国藩出山带领湘军支援浙江,咸丰同意了。
5:曾国藩继续他的战略,沿长江逐步推进,围攻安庆三年后终于攻克。然后派曾国荃围攻南京三年后终于挖地道炸开城墙攻陷南京。围攻南京期间曾国藩一手提拔起来的江西巡抚沈葆桢公然截留本应支援曾国藩的军饷用作本地练兵,最终跟曾国藩公开闹翻。
<hr/>
5星|马伯庸《显微镜下的大明》:可靠史料中找出来的4+2个大明案例/故事
全书是6篇相对独立的文章,4长2短,5个法律案件,1个档案馆史料。作者依据学者整理出的史料再整理,或者直接根据史料翻译改写。情节都是几经反转,内容比较吸引人。
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说,能通过这些故事看到明代社会运行的具体细节。
比专业历史资料好看,可信度显然超过大部分通俗历史读物。文章后面都附了参考资料来源或资料提供者姓名。
6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1:歙县丝绢案:隆庆三年,徽州府歙县管钱粮的小吏帅嘉谟发现徽州府税赋中有一笔“人丁丝绢”,每年要缴8780匹生绢,单独由徽州府下辖的歙县缴纳,徽州府其他5县不用管。仔细计算后他认为有问题,应该由6县分摊这笔税赋。帅嘉谟越级上访,官司几经转折,最严重的时候徽州府几乎人人不得安宁,休宁县甚至闹起了自治。最终徽州府官员商议了一个妥协方案:歙县少交一些丝绢税,少交的部分用兵备道的一个不合理税收来冲抵;
2:婺源龙脉案:万历年间,婺源人认为他们近年科举考取人数太少,是因为有农民在婺源龙脉上采石灰,因此要求政府划出保护区,禁止破坏龙脉。结果只有头脑清楚执行力极强的知县可以真的保护龙脉,执行力稍差则很快有人因为利益驱使继续到龙脉采石灰。双方一直争斗到清末;
3:歙县呈坎镇罗氏祖坟的庙产争夺案:罗氏先祖在唐末迁到本地,后人在本地聚居,并在祖坟旁建了寺庙供奉祖先,把一些宗族田产划拨给寺庙。到嘉靖年间,寺庙的主持法椿竟然想把罗氏祖坟赶走,霸占田产。又是经过多次诉讼上访,经过嘉靖皇帝的批示,最终罗氏沉冤昭雪,法椿交代了罪行;
4:大明户籍档案库始末:明朝的户口档案库叫黄册库,在南京玄武湖。朱元璋推行户籍制度后就开始兴建。朱元璋规定每10年全国清查一次户口,清查后的户口档案存放到黄册库。结果执行到后期黄册质量越来越差,还给人民带来许多额外负担,最后有一部分成了南明政府做软甲的材料,大部分被清政府当废纸卖掉,剩下的成为故宫八千麻袋档案的一部分;
5:胥吏的盛宴:一个胥吏吃拿卡要的小案子;
6: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一个诬告案,几经反转,4个涉案小人物喊冤被杀,一些高官受到牵连。
读后有3个小疑问,书中没交代,不知有没有当代学者做过研究:
1:歙县丝绢案,帅嘉谟认为是200年前有人做了手脚把丝绢税改到歙县头上,吴琯给出反驳认为他的计算不对,他们俩谁的计算是对的?
2:歙县人凭空多出一笔赋税,纳税人都没觉察?居然是小吏从文书中发现疑点?
3:呈坎庙产争端,寺庙田产是从唐朝延续过来的,改朝换代的时候有没有做产权的认定?
6篇文章以前都免费放到了网络上,跟书中内容对照,书做了一些微调,删掉了一些彩图。
书皮印刷质量欠佳,看之前是绿色的,看完后已经被磨出不少白点。
<hr/>
4星|《剑桥中国经济史:古代到19世纪》:经济学视角看中国古代史
韩信不是军神,项羽不是战神:3.5星|《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4星|《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82年旧书。欧洲殖民者中断或改变了无数原住民社会的发展
4星|《历史的教训》:50年前历史学大师厚积薄发的总结与感悟
<hr/>
5星|《宋徽宗》:管理水平中等,诗书画三绝,彬彬有礼,宽宏大量
作者是美国汉学家,专门研究宋朝文化历史。
作者综合各种史料,尽量还原宋徽宗的形象:极力调和改革派与保守派;遴选和管理宰辅大致是平均水平;与大臣打交道时彬彬有礼、宽宏大量;喜欢道教,花了许多钱和国家资源来宣扬道教,但是对长生不老和炼金术不感兴趣;诗书画水平都比较高,跟唐后主李煜有点像。
作者极力不让宋徽宗被女真俘虏的事情影响对他在位的前20年的叙述,以假定不知道后续事件的视角来看徽宗的表现。
对于抗金失败,作者认为宋徽宗最大的失误是决定联金抗辽,也许助辽灭金能让辽延续下来从而继续维持跟宋的和平。从当时的实际战果来看,宋金的战争大部分是宋败,跟金对抗不见得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宋徽宗第二个大失误是禅位给钦宗,钦宗朝的大臣们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清洗反对派上,不禅让的话可以有一个高效的行政班底,至少可以比较从容地南迁。
宋徽宗第三个大失误,对他个人来说最大的失误,是禅位后接受钦宗的请求从南方回到开封,不回去的话他至少不会被俘。
全书从宋徽宗的出生讲到了最后死在五国城。被俘后的生活也有相对详细的史料记载,金人对徽宗钦宗不像小说中说的那么狠毒,还算有一些优待,其他被俘宗室成员的死亡率则比较高。
非常专业,书中给出的信息基本都有可靠的来源。作者尽量从最接近当时的史料中找信息,正史则相对来说不太重要。
作者是美国人,因此本书一个缺陷是不了解中国读者熟悉哪些内容。
<hr/>
4.5星|《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货币战争两千年,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更迭的财政原因
者尝试从财政与金融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王朝兴衰与更迭,从财政金融的角度梳理了两千年的古代史。角度相对而言比较独特,内容新颖有趣。
书中重要内容:
1:西汉帝国完成中央集权后,因为战争与官僚机器的成本上升,开始垄断盐铁制造与经营,发行面值超过币值的货币,导致私铸货币泛滥,最终被迫把铸币权收归国有;
2:汉武帝开创的国营垄断模式,沿用了两千年,只有东汉初和唐初没有采用;
3:北宋、南宋、金、元政府在王朝末期采用过超发纸币的方式掠夺财富;
4:明朝初期超发纸币导致纸币信用彻底崩溃,社会被迫采用白银做货币,反而让政府失去了超发货币的手段,经济收益;
5:北魏冯太后开创的农田国有制,一直沿用到隋唐;
6:唐代为了解决军费问题,干脆设置节度使掌管一个地方的军政大权,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7:清政府学会了借债支付战争费用,财力较桥超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曾做过经济类报纸的记者,估计学校读的是经济学。书中涉及到经济与历史两个领域,经济方面没问题,历史方面,作者跟专业学者写的书比如《南北战争三百年》《宋徽宗》比起来,功力还是偏业余,引用史料以二十四史为主,书中不少段落直接是把史书中的白话文翻译出来,许多描述与判断的来源是正史中笼统而不具体的说法,《南北战争三百年》《宋徽宗》之类专业著作则极力从庞杂的资料中挖掘具体量化的信息。
有些注释比较怪异,内容放在正文更合适。
<hr/>
棉花引发罪恶的黑奴贸易,影响美国南北战争:3.5星|《壹棉壹世界》
<hr/>
5星|《南北战争三百年》:还原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细节
本书是作者2012年的清华历史系博士论文。主题是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期间的战争尤其是具体战术细节的研究,详细还原期间的战争过程、形势、背后的财政后勤兵员支持系统,澄清了演义小说中的不少谬误。作者说古代将领们也经常搞混这些战术细节。
篇幅较长。基本上是把这300年间的战争,从一些不常见的技术角度做分类汇总,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说。直接看这段历史的话特别混乱,而且往往是只知道发生了一些战争,具体的细节,前因后果,胜败关键因素往往不得要领,本书则在这几个方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解说。
我认为重要的内容:
1:秦汉以来,中原地区以步兵为主,匈奴以骑兵为主,但是匈奴的骑兵没能发展出与步兵列队冲锋的战术;
2:卫青霍去病对骑兵战术不了解,直接把步兵冲击战术运用到骑兵上获得巨大成功;
3:骑兵冲击战术回流到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在中央集权后,又借此战术压制中原步兵,从而入主中原;
4:北方政权有骑兵,南方没有,但是有长江天险和密布的水网,从而让骑兵难以发挥优势;
5:南方政权还尝试用财政和金融手段来应付战争,梁武帝超发铁钱,用通胀手段从民间敛财;
6:南方军队采用堤坝、运河帮助运输军队、后勤物资或改变战场形势;
7:战神吕布在失去战马批量购买渠道后很快失败;
8:战神杨素在隋伐陈的战争中表现很差,一直到东线攻陷建康,他的水军还没突破三峡;
全书有明显的学术范。引用信息尽量给出出处与来源,经常引用史书原文。
<hr/>
5星|《迷失在一六二九》:文理兼修的优秀穿越小说
起点中文网上的穿越小说,2008年开始写,理论上现在也没结束,不过最后一篇文字是去年年底的,可以认为已经事实上结束了。
全书共248万字,在穿越小说中不算什么,但是也相当可观了,跟《明朝那些事》7本的篇幅接近。
我认为写的非常好。好在3个方面:
1:作者的文字功底、情节设计功底是专业级的,这个在穿越小说中比较罕见;2:作者的理工科功力也不一般,穿越党遇到的各种实际工程问题、机械问题,书中都有详细的细节描写。这个在穿越小说中同样比较罕见;
3:作者对明末的中国史、世界史的了解也非常广泛深入。
这本书跟《临高启明》有比较近的渊源,细节我没关注,总之两本书的人名都有许多是相同的,同时看的话经常容易混淆。碰巧了两本的作者还都是文理双修。
<hr/>
剧透慎入:人人都想杀了王小槐:5星|《清明上河图密码5》
依旧是非常精彩,拿到书后周末一天半时间迫不及待地看完。
书中用八卦的名词做大小标题,每一小节是一个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基本上每个人都想杀了王小槐。人物实在是太多,大部分人物是仅仅出现在自己的小节中和小节所在的大章中,后面就不提了。基本记不住名字。
本集的推理部分比较弱,赋予了“相绝”陆青超人的能力作为全书的主线之一。但是这不影响全书的悬念,悬念设计非常好,读的过程中迫切想知道案件结果。
大部分的情节发生的地点都不在清明节,不在首都汴梁。
本期主题是“农”,用一条隐线“括田令”和一条明线“人人都想杀了王小槐”,把北宋徽宗时代的农业的方方面面的细节讲了个遍:种粮、种树、养蚕、织布、收税、逃税、保甲、产权、纠纷等等。涉及到的重要社会角色有:佃农、自耕农、大地主、保甲长、州县各色官吏、各级太监、僧人。
书中涉及到的生活工作细节特别多,本期主要是农业方面的细节,但是也讲到了不少官吏、太监的管理尤其是升迁制度,僧人与寺院的管理制度,大家族的拆分细节。这些细节也是本书一绝,非常难见到。
本书细节中有两类是其他资料中非常难见到的:
1:各色人物的想法与对话尤其是对话,用当时的语言说出来,这个非常难,许多当事人的想法也是跟当前社会差异特别大现代人难以想象。
2:书中设计到的各个环节的交易费用,如一头牛,一亩地,一壶酒,一盘菜。各类文学作品涉及到费用的时候要么是随口给出一个不靠谱的价格,要么是极力回避。本书则非常明确给出各种价格。
<hr/>
4星|《如果这是宋史》:会讲故事,非专业作者但功力不错
4星|《金瓯缺》:北宋徽宗到南宋高宗之间宋朝军人们的故事
4星|《一世富贵》:穿越到宋朝去抢了狄青、范仲淹的风头
4星|《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荷兰画中的全球化踪迹,鸦片与烟草被当时中国主流文化接纳的故事
4星|《千年金融史》:金融技术就是一个我们自己建造的时间机器
4星|《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2》:用经济学角度和思路颠覆明史:明亡于东林党,魏忠贤是改革家
4星|《一带一路与黄河文明》:用经济学角度与思维重新看明史
5星|《清明上河图密码4》:严重剧透。依旧是细节+推理的双绝。隐隐看到有敌国的间谍盗窃经济地图、劫持手工业顶尖人才
<hr/>
5星|《长安十二时辰》:大唐首都反恐24小时。基本是大片剧本。有创意的穿越架空小说
有创意,基本是大片剧本,3分钟一转折,5分钟一高潮。主要故事是发生在大唐首都的反恐24小时,主人公身陷囹圄,遭遇黑白两道的追捕,多次万分危险差点送命,最终挫败了一场惊天大阴谋,挽救了危局。
剧本我给4星,涉及到的唐朝无数政治、经济、军事、生活、娱乐的细节我给5星。
本书基本可以归入架空小说,虚构了一段历史,最终由于主人公的努力,让历史按原来的轨迹走了下去。但是细看有一些情节可以说是穿越了。主要有三个穿越的情节:用旗语和鼓声传递信息、用石油制作炸弹、用狗去根据气味去跟踪。
跟所有的侦破小说一样,最经不起细究的是幕后黑手的动机。
参与到剧本中的一些的历史名人,有的是重要角色,有的是跑龙套:贺知章、李泌、岑参、姚汝能、张小敬、杨玉环、唐玄宗。
这是我看过的马伯庸的第4本书。《古董局中局1》我认为是3星的水平,包括情节设计和考古专业细节。跟人合著的《帝国最后的荣耀》在还原历史细节方面,跟本书一样是5星水平。
这本书跟《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风格接近,节奏更快。《清明上河图密码》作者号称研究北宋的那一段历史10多年。这本书中的细节我感觉也不是临时查点资料就能搞定的。
<hr/>
5星|《清明上河图密码3》:摩尼教刺杀宋徽宗差点成功,探案推理与历史细节双绝。严重剧透
4星|《人类简史》:从一些比较新颖的角度看人类全史。比同类书的经典《枪炮病菌与钢铁》稍逊
<hr/>
5星|《三案始末》:史学界扫地僧作品。一本小书说清明朝基本的政治格局。出版三十年来没见过超越者
作者解放前在大公报任职,解放后基本&#34;述而不作&#34;,84年写本书,89年写《明代的宦官与宫廷》。
这本小书十一万字,不光说明白了明末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来龙去脉,还把明朝整体的政治格局说的非常清楚。
个人感觉作者颇有扫地僧风范:史学功力非常深厚,但是因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不能发著作。
个人感觉在面向普通读者的明史相关的图书中,目前还没看到有超越本书水平的。
按照出版社的序言,本书还是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重要参考资料。
<hr/>
5星|《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从六个维度高度概括欧洲历史
全书比较简短,纸书200多页。是一个澳洲历史老师的欧洲史讲稿。这位老师面临的情况跟黄仁宇写《万历十五年》的情况有点类似,向学生讲述他们完全不熟悉的国家的历史的细节,有意义吗?两人都选择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历史,力图找出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
花了不多的时间看完,感觉收获不小。对于欧洲的历史,以前的感觉是纷乱复杂,现在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hr/>
4星|《二战简史》: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专业著作,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二战基本背景
<hr/>
5星|《经与史》:比较深刻地总结中国历史背后的规律的一本奇书,基本观点之一是:中国历史是蛮族与吏治社会的互动与转化
腰封上说本书是一本奇书,作者是一位奇人。看完后基本认可这是一本奇书。
作者是专业世界史学者,作者对世界史、中国史非常熟悉,经常假定读者也熟悉。
全书以中国历史为纲,不断地概括当时的情况,阐述大小各种定理定律。充满了各种疑似作者自创的概念与术语,但是没给出详细的解释和推理过程,也基本没给出参考资料。不过个人感觉作者是严肃的历史学者,结论虽然经常出人意料但是可信。
全书大概只有讲唐代藩镇割据的时候抽出几页叙述历史事实。罗辑思维137期的基本观点貌似受了本书比较大的启发,但是概括出来的史实不如本书有趣,观点不如本书深刻。
看完全书后还能记起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之一:中国历史是蛮族与吏治社会的互动史。蛮族有比较强的战斗力,战胜吏治社会后往往迅速演化为战斗力低下的吏治社会,等待被下一个蛮族征服。(不是书中原话,是我的总结,不见得准确)
<hr/>
4星|《舌尖上的历史》:有趣的食物对历史的影响。篇幅较小,有点意犹未尽
5星|《清明上河图密码2》北宋首都的扰乱大宗商品交易秩序的大案。精妙的推理过程与大量细致的当时商业与生活细节同时出现在书中
5星|《清明上河图密码》:北宋的福尔摩斯探案
全文完
<hr/>2018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
2018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
2018读过评过的400多本书
本号810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