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七世纪中期,太阳黑子的数量不寻常地变少,糟糕的气候可能是导致那个时代社会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包括遍布中亚的农作物歉收和饥荒,进而可能引发了人口从中亚向中国和东欧的迁徙,导致源自中亚的瘟疫进一步传播。
研究人员提议将该事件命名为“近古小冰期”,以纪念发生在一个时代晚期的没落的间歇,而这个时代则被许多文化研究人员称为“古典时代”。
武则天
武曌[zhào](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武则天建立武周的时期恰好是一次太阳黑子活动减弱,太阳系引力变小的小冰期——近古小冰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后人向往的朝代,除了繁荣的文化,唐朝最让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就是其辽阔的国土,唐高宗在位时期,唐朝疆域达到了顶峰,这时唐朝疆域达到最大,为1237万平方公里,但这一疆域维持的并不长久,漠北地区几年后就脱离了唐朝的统治。
然而,到了女帝武则天执政后,唐朝的国土面积却出现了大幅度缩水。
那么,武则天时期唐朝领土缩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太阳系引力变小,气候变冷,进入了小冰期是武则天时期唐朝领土缩水的主要原因。
|
|